文档介绍:对外资并购的评价和对策
陈晓波 王莉莉 摘 要:本文通过对外资并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评价了外资并购对我国的实际效用,并对更加合理的利用外资并购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外资并购 跨国公司 民族企业 目的,使资源向效率更高的主体集中。根据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中的垄断优势理论和内部化理论。外资并购我国企业后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其在资金、技术、管理、销售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减少交易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利润。二是预期人民币升值的逐利行为。外资并购的主体不仅包括一些产业巨头,还包括大量的证券和股权投资基金。这些外资都认为人民币有很大的升值空间,为了分享人民币升值的溢价,这些外资主体以各种形式购入我国资产。
通过对外资并购的分析,可以得出其对我国经济的实际效用有以下几点:
(一)毫无疑问,外资并购带来了大量的资金、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和营销技术
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和技术外溢有利于在短时间内缩小技术差距、节约技术创新成本;先进的管理经验有利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运营效率;先进的营销手段有利于拓展销售网络,扩大销售量。
(二)外资并购加剧了我国经济结构的失衡
我国的经济发展本来就存在地区间发展不均衡和产业结构不均衡,外资并购加剧了这种倾向。从地区来看,在2005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中,东部占80%以上,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从行业来看,2005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三)外资并购抑制了民族企业的技术创新
外资并购带来了一些优于的技术,但是,这些技术往往并不具备世界领先水平,而且合资企业会对外商带来的技术产生严重的依赖性,从而缺乏自主研发能力。这一点在我国的汽车业体现的尤为明显。
(四)外资并购造成了市场垄断,并且造成部分民族品牌的消亡
由于外资并购的对象是我国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外资并购的后果就很可能是在市场上形成垄断。例如我国的汽车业,如果政策进一步放宽,就可能形成几大跨国公司在我国市场寡头垄断的局面。外资对我国民族品牌的并购已经造成了部分民
族品牌的消亡。一些外商利用中方市场意识和品牌意识不强的弱点,采用迂回策略:先买断中方品牌,然后与中方品牌联合推出自己的国际品牌,最终以自己的品牌取代中方品牌。例如日化用品领域的德国汉高公司买断“活力28”,美国高露洁买断“三笑”都是这样的例子。品牌作为一种隐形资产,其重要性往往被我国民族企业所低估。但是,品牌代表着一定的市场份额和消费者忠诚度的意义却一直被跨国公司所看重。
(五)外资并购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
跨国公司对我国装备制造业、金融业和物流业的企业并购逐渐引起了国内对外资并购是否威胁了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的争论。其中,凯雷并购徐工、舍弗勒并购洛阳轴承更是引发了广泛的关注。由于洛阳轴承所生产的轴承县所有机械的通用件,在导弹、潜艇、兵器、坦克上都会使用,轴承中的某些产品,发达国家对中国是禁运的,所以对洛阳轴承的收购涉及到了我国的军工制造业。对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和国防安全的企业如果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