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在职硕士论文(高校教师)
《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思考》开题提纲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一、选题依据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我国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共产党在发展问题、发展理论上的最新认识成果。其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说明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将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高校思想教育作为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进行思想教育的阵地,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如何发挥优势,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便成为摆在当前理论工作者面前的崭新课题。
二、选题意义及研究现状分析
(一)选题意义
“以人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学观点在当代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和延伸,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理论探讨,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灵活运用,又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继承和发展。另外,用“以人为本”思想探索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弥补了以往从纯教育学角度进行研究的缺陷,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在一个新的、更科学,更行之有效的平台上,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科学的视域。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解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要教育实践活动,是一项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人、培养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活动,其本质在于服务于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将“以人为本”理念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将有利于我们摆脱传统教育的机械主义、科学主义、功利主义倾向,对促进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体制的改革、教育内容、方法、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等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国家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法,但却存在着事实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如英美的“公民教育”、法国的“公民道德教育”、德国的“民主教育”等均属于这些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近代以来,西方学者在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如何体现人的价值的论述中,对于“人”的理解大多是从抽象的人出发,以抽象的人性论为基础,以维护资本主义秩序为目的。20世纪人本主义的发展仍然崇尚以理性为基础的个人自由,《自由主义》一书中提出“自由主义的第一个特征是个人主义,它宣告对任何社会集体的否定,将个人独立的精神置于首位”。进入21世纪,基于新的社会历史条件,西方学者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许多方面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价值观上不再将个人主义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倡导个性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