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语言的探讨
吴丽君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多边活动。准确、及时的评价对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之目的在于弱化评价甄别与选拔的功能,通过评价,强化学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语言的探讨
吴丽君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多边活动。准确、及时的评价对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之目的在于弱化评价甄别与选拔的功能,通过评价,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所以课堂上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要进行即时评价,让学生在激励中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品尝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信心,发现自己的不足。那么课堂上怎样的即时评价才精当呢?
一、语言激励,构建安全的心理空间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赏识,而儿童在这方面的需要更为强烈。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善于使用多种激励性语言予以鼓励。如,学生回答某个问题不错时,教师可以这样鼓励:“你回答得非常正确!”“老师和你想的一样,真不错!”若学生回答不出或回答错误时,可以这样鼓励:“你很勇敢,别急,看看谁可以帮助你?”“你的答案已经跟正确答案接近了,再想想。”一位教师教学习作《这儿真美》时,有这样一个环节: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涂画的《这儿真美》展示给大家看?此时教室里鸦雀无声,谁也不举手。半分钟后一学生举手说:“老师,我愿意。”于是教师把这个孩子的画展示给大家看。师:“书上要求既要涂色还要添上喜欢的小动物,你怎么没添?”生:“我没看清这个要求。”说着不由地低下了头。师:“算了,你把它拿下去吧!”学生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地回到了座位上。本案例中,那位展示画的孩子有足够的理由得到大家的赏识。(1)老师布置的作业他做了,说明他有责任心。(2)敢于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说明他积极乐观,敢于表现自己。(3)他的行为是其他学生的榜样,能起到“润物无声”之效。然而,案例中的教师却因为学生未能添上一些小动物而让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试问:他以后还会积极地去完成老师的作业吗?还能勇敢地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成果吗?或许就是教师这样一个不经意的评价,白白葬送了这个有着诸多优秀品质的学生的美好前程。
因此不管我们采用何种评价方法,首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安全的心理空间,让回答正确的学生更愿说,让回答不出或出错的学生不受伤害。学生只有从内心里感到安全和自由了,才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悟。
二、明确评价指向,打造全面发展的基石
新课标中每个学段对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有不同要求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时不能只用“读得好,读得不错”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读得很准确,没有多字、少字。”“读得很流利,声音很响亮。”“读得真有感情,我们都被你感动了。”这类评价语。因为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是小学生应该达成的目标。如教师发现学生在边阅读边圈画批注,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可以这样评价:“真为你们高兴!你们已经学会阅读了。”当学生阅读后找到了答案,为了对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给予肯定,教师可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真不简单!”对学生来说,重过程的评价得到的是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