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氮气窒息事故案例分析详解演示文稿
第一页,共三十七页。
优选氮气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第二页,共三十七页。
二、事故经过
2006年2月20日上午,建设集团化建公司所属球罐公司经理
马×等4名员工,按照甲醇分公方或多方的作业施工等作业时,必须制定施工方案,按程序对施工方案进行确认,明确各方责任义务,确保安全施工。
第十七页,共三十七页。
四、事故教训
5、在施工作业前,必须切实加强风险评估管理、检维修方案管理,制定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及作业风险要进行全面细致的辨识分析。生产单位要向施工作业方进行安全交底,施工单位要制定检修施工方案。
第十八页,共三十七页。
四、事故教训
6、必须严格落实各类作业票审批制度,加强各项作业的安全管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要履行审批程序和手续,办理作业票。在施工作业开工前,要对制定的安全防范措施逐项进行检查确
认,确保施工作业场所满足施工作业安全条件、符合施工方案要求时,方可开工作业,并签字备案。生产单位要对施工作业项目的施工作业过程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认真履行责任主体的义务,监管到位。
第十九页,共三十七页。
四、事故教训
7、必须提高员工的应急能力,加强对员工的应急防护知识培训,大力提高员工的应急能力。在异常条件下能采取有效的应急救护措施,避免事故扩大。
第二十页,共三十七页。
一是要认真查找基层单位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加大对车间危险区域的安全管理力度,强化对生产检修过程的监督检查,贯彻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确保化工装置安全运行。
六、防范措施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七页。
二是要按照HSE管理体系要求,编制临时检修项目任务书,明确临时检修项目负责人,认真进行检修安全技术交底,编制和实施“两书一表”。
六、防范措施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七页。
三是要加强基层单位和建设项目的异体监督,派驻专职安全监督,确保严格履行安全管理程序和各项规章制度。
六、防范措施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七页。
四是要加大对生产现场的管理力度,对危险、危害部位必须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履行告知义务,防止外来人员进入危险区域受到伤害。
六、防范措施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七页。
五是查处施工过程中违章行为,特别是习惯性违章行为。杜绝生产组织的随意性,严格执行劳动纪律和操作规程,加大对违章行为的处罚力度,尤其是要严厉查处基层干部带头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行为。
六、防范措施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七页。
氮气使用安全管理规范
Q/SY 1366—2011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七页。
氮气危害
经常有人因为氮气窒息在工作场所失去生命的案例。氮气究竟有什么危害?
管理要求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七页。
氮气的性质:
大气中的含量占 % ;
氮气无色、无味、无嗅、无毒;
不能维持生命;
化学性质不活泼,惰性气体;
比空气稍轻()
管理要求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七页。
氮气危害的途径
氮气侵入人体的途径为吸入。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氧气浓 度下降到 %以下时),使吸入氧气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
进入缺氧环境,动脉内的血液会在5-7秒内降到过低水平
接下来10-12秒人将晕厥
2-4分钟内得不到氧气及时补给将会造成死亡
吸入一口高浓度氮气(氮气浓度大于 90% )就会发生惨剧(可迅速导致人员出现昏迷、呼吸心跳停止而致死亡。 )
管理要求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七页。
缺氧的影响与症状表
管理要求
氧气
(%体积)
影响与症状
最高“安全含量”(%)
21
一般情况下空气中的氧气浓度
最低“安全含量”(%)
15-19
缺氧的最初征兆。努力工作的能力降低。身体方面可能会产生某些早期症状,例如冠状动脉,肺及循环系统出现问题。
12-14
呼吸加速,脉搏跳动剧烈,肌肉协调能力降低,知觉和判断力下降。
10-12
呼吸急促,几乎失去判断力,嘴唇发紫。
8-10
精神迷乱,昏厥,失去知觉,脸色苍白,嘴唇发紫,恶心,呕吐,身体无法自由移动。
6-8
6分钟-50%死亡可能性
8分钟-100%死亡可能性
4-6
40秒后昏迷,痉挛,呼吸停止,死亡。
第三十页,共三十七页。
吸入浓度不太高的氮气时,可能引起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可能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 暴露于氮气危害环境中的人员,在出现明显征兆或症状之前,其生命可能已处于危险状态,应立即脱离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