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议激励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邹俞珍 回忆自己的学不清自己是从何时起上课不再举手发言了。不举手的原因无非是“大家都不举手,我也不好意思举手”“我回答不了老师的提问,万一回答错了……”但这样的想法、现象出现小议激励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邹俞珍 回忆自己的学不清自己是从何时起上课不再举手发言了。不举手的原因无非是“大家都不举手,我也不好意思举手”“我回答不了老师的提问,万一回答错了……”但这样的想法、现象出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着实让我不解。就连最简单的读字、读词,孩子们都已经懒得举手了。面对语文课堂上沉默的大多数,毫无课堂气氛可言。没有语言交流的语文学习,那就是一种病态的“哑巴语文”。
俗话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面对如此现状,我们倡导赏识教育。所谓“赏识教育”不是简单的表扬加鼓励,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是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的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语文课堂上激励性评价是赏识教育在语文课堂上运用的一个具体表现。下面围绕语文课堂上激励性评价,谈谈如何关注、启发那些课堂上沉默的大多数。
一、什么是“激励性评价”
所谓“激励性评价”是指以激发、鼓励、勉励等教育原则,营造“在激励中学习,在激励中成长”的教育环境,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确定学的学生奋发向上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的评价。
评价是语文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一把双刃剑,实施评价过程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效果。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使学生产生某种心理满足感,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层次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赏识。因此,准确合理、富有激励性的评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如何有效地运用激励性评价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那么,如何适时、有效地运用激励性评价呢?
。课堂教学中,总免不了要提问学生,学生给出的答案自然有正确也有不正确的。作为老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评价,但绝不是简单的对或错,更不是孩子回答错问题或表现不尽理想后的失望与责备。我们要给出的评价,既要能指出学生回答好的地方或不足之处,也要起到激励启发的作用,尤其是在孩子回答错的情况下,让学生有继续努力的方向,这才是我们评价所要达到的目的。
孩子是表扬出来的。但是我在这一方面是有欠缺的。在课堂上我总是热情洋溢,但似乎并不能感染到孩子们,原因是我与孩子的距离太远,大部分孩子成了课堂上沉默的大多数。每提出一个问题,举手的孩子总是寥寥无几,愿意回答的也回答得不尽如人意,兜兜转转,直到没有一点声音。班上有一个孩子是回答问题的“智多星”,他总能给我意外的惊喜,但是他渐渐地不举手了,后来了解到是因为我越来越少提问他了,其实是因为我没有及时对他的表现作激励性的评价。对于孩子的回答教师必须首先肯定,就算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