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高等职业教育评价制度的反思与构想.doc

格式:doc   大小:116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等职业教育评价制度的反思与构想.doc

上传人:unnwldv331 2017/5/26 文件大小:1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等职业教育评价制度的反思与构想.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高等职业教育评价制度的反思与构想摘要: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学术探究的热点, 而对于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的质量评价研究也逐渐受到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对当今我国高职教育评价制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 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缘由, 并提出构建以社会评价为主导的高等职业教育评价制度之改进策略, 以期对高等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有所裨益。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评价;问题;策略分析作者简介: 杨红荃( 1972- ),女, 湖北武汉人, 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湖北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 黄雅茹( 1991- ),女, 河南驻马店人, 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基金项目: 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 2015 年度职业教育专项资助课题“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评价制度研究”(编号: 2015A103 ) ,主持人:杨红荃。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7518 ( 2016 ) 25-0040-05 大学的教育质量和大学评价问题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学术争论的热点之一, 教育评价已成为提高大学办学质量和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而评价结果更是直接关乎其发展。社会评价作为一种相对公平的制度, 2 其评价主体是相对独立于政府和院校本身的社会,社会参与度不断加强, 使得评价更加公平客观有效。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特殊教育类型, 横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领域, 其根本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 因此能有效保障高职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应以社会评价为主导, 建立社会评价制度推进高职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已成为必然趋势, 亦是高职教育发展之应然。对高职院校进行社会评价, 可以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竞争力, 同时有效地判断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是否满足市场需求, 为社会提供一流的应用技能人才和顶级的社会服务, 为推动和完善我国高职教育的质量保障和监督体系做出贡献。一、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评价制度现状分析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承担的使命也在增加。据教育部统计, 截止 2015 年我国共有高职院校 1336 所, 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给高职院校的质量保障和监督工作带了新的严峻的挑战, 如何通过评价保障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已成为当前教育界的当务之急。目前,我国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评价主要来自于政府主导的定期地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评估。虽然评估工作的开展对促进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 但是政府评价只能保障高职教育的最低质量标准, 难以关注到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特殊性, 这不仅妨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及其质量的提高, 阻碍了高等职业教育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进而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一)制度设计缺乏合理性:评价趋于“行政化” 3 教育评价既有激励功能又有导向功能, 正确的评价导向可以促使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提高, 错误的评价导向则使高职院校发展背道而驰, 如果评价导向有失偏颇,那么对于接受评价的学校而言其负面影响将不可估量, 对高职院校办学方向所造成的偏差需要用数十年来纠正, 因此, 对评价导向的确定必须谨本详始。当前我国实行的政府评价制度缺乏合理性, 政府主导的教育评价, 评价主体单一, 社会主体较少参与进来, 无法彰显评价制度的公平。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高职的改革与发展, 是为了规范高职办学, 使其沿着合乎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去发展, 然而当前政府主导的评价制度缺乏合理性。高等职业教育的评价由政府行政部门直接负责, 行政主导的评价机制的益处在于其可以引起被评价院校的高度重视,进而提高评价的行政效率, 加强对高职院校的监督; 但其弊端亦积弊如山, 政府主导的评价机制为评价工作增添了浓重的行政色彩,学校的一切活动都以行政权力为主导, 政府主导的高职评价致使高职办学千篇一律, 同时还强化了学校官本位思想, 一些高职院校为在评价过程中获取政府财政资金上的支持而弄虚造假,从而孳生形式主义,导致评价结果的信度减低,评价威信力下降, 不利于保障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高职评价体系由内外部质量监控体系构成,“行政化”评价在高职院校泛滥, 不利于高职院校的管理和自评, 亦不利于其教学质量的优化和提升, 其弊端种种, 减少政府干涉势在必行。(二)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普教化”痕迹明显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所实施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 其指标体系过于刚性, 存在很多问题。首先, 并未将高职院校进行分类评价, 没有根据高职 4 院校的特色专业分类建立多样化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