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疗心法言
《素问?天真论》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老子曰:人生以百年为限,节护乃至千岁。如膏之小炷与大炷耳。人大言我小语,人多烦我少记,人悸怖我不怒。淡然无为,神气自满。此长生之药。
刘河间曰:形者生疗心法言
《素问?天真论》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老子曰:人生以百年为限,节护乃至千岁。如膏之小炷与大炷耳。人大言我小语,人多烦我少记,人悸怖我不怒。淡然无为,神气自满。此长生之药。
刘河间曰: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元也,神者生之制也。形以气充,气耗形病;神依气立,气合神存。神气相合,可以长生。又曰:全生之术,形气贵乎安,安则有伦而不乱。精神贵乎保,保则有要而不耗。故保养之道,初不离乎形气精神。
达摩曰:心不缘境,住在本源。意不流散,守于内息。神不外役,免于劳伤。人知心即气之主,气即形之根。形者气之宅,神形之具,令人相因而立。若一事有失,即不合于至理,可能久立焉?
老子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直指》曰:清谓清其心源,静谓静其气海。心源清则外事不能扰,性定而神明;气海静则邪欲不能作,精全而复实。
《指归》曰:游心于虚静,结志于微妙,委虑于无欲,指归于无为。故能达生延命,与道为久。
《仙经》曰:精气神为内三宝,耳目口为外三宝。常令内三宝不逐物而流,外三宝不诱中而扰。又曰:毋劳尔形,毋摇尔精。归心静默,可以长生。
《定观经》曰:唯令定心之上,豁然无覆;定心之下,旷然无塞。旧孽日销,新孽不造。无所挂碍,迥脱尘病。又曰:唯灭动心,不灭照心。但凝空心,不凝住心。
重阳祖师曰:老人于十二时中,行住坐卧,一切动中,要把心似泰山,不摇不动,谨守四门,眼耳鼻口,不令内入外出。此名养寿,要紧。
《真人大计》曰:奢懒者寿,悭靳者夭,放散劬劳之异也。田夫寿,膏粱夭,嗜欲多少之验也。处士少疾,游子多患,事务简烦之殊也。故俗人竞利,道士罕营。
《唐书》曰:多记损心,多言耗气。心气内损,形神外散,初虽不觉,久则为弊。
《元始真经》曰:喜怒损性,哀乐伤神,性损则害生,故养性以全气,保神以安身,气全体平,身安神逸。此全生之诀也。
《洞神经》曰:养生以不损为延年之术,不损以为有补卫生之经。
《天真论》曰: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
《秋声赋》云: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人常有多思多忧之患,方壮遽老,方老遽衰。反此亦长生之法。
孙思邈曰:多思则神殆,多念则智散,多欲则智昏,多事则劳形,多言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语溢,多喜则妄错昏乱,多怒则百节不定。
《小有经》曰:才所不胜而强思之,伤也;力所不任而强举之,伤也;深忧而不解,重喜而不释,皆伤也。
《淮南子》曰:太喜坠阳,太怒破阴,是以君子有节焉。
《玄珠》曰: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脉络伤,伤阳则衄血,伤阴则下血。
《书》曰:行走多语,伤气,语多则住而再语。笑多则肾转腰疼。
《神仙传》曰:养寿之道,但莫伤之而已。
《素问》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真训》曰:眼者身之镜,耳者体之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