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渗透性腹泻的药物治疗的论文【摘要】目的渗透性腹泻腹泻的药物治疗方法。方法分析回顾患者的发病病因以及临床诊断的病类型,进行临床实践治疗。结论苯乙哌啶、匹维溴等治疗渗透性腹泻效果良好。【关键词】渗透性腹泻药物治疗腹泻(diarrhea) 是指不正常地排出稀便(loose) 或液态粪便(liquidstools) ,每日超过 3 次和(或) 每日粪便量超过 200g 。腹泻的含义包括排便次数、粪便的质地和粪便的容量三个方面。粪便的容量每日 200g 是一般正常人的上限,这与饮食习惯有关,变异较大,尤其是非西方饮食者,粪便容量可能超出此数。粪便的质地取决于粪便的非结合的游离水量一、发病机制肠腔内有大量高渗性食物或药物,使肠腔内渗透压增加,从而影响水与电解质的吸收。因肠对溶质吸收障碍,使体液中水大量进入肠腔,肠内容积增大,而发生腹泻。有关主要的病因见下表。本类腹泻特点如下: (1) 禁食后或停止服用不吸收的溶质 48 小时后则腹泻停止,是因肠腔不再有不能吸收的溶质,消除了高渗状态。. (2) 粪便“渗透间隙”(osmoticgap) 增大。“渗透间隙”计算公式: 290-2 ×(粪[na+]+[k+]) 。公式中以有渗透性的主要阳离子钠、钾当量浓度之和乘 2 计算相对应的阴离子当量浓度。粪便在排出直肠时,渗透压一般与血浆渗透压相等( 约为 290mosm / kg) ,故以“ 290 ’’作为正常粪便渗透压参照常数。渗透间隙值是正常粪便渗透压常数与粪便中有渗透性的电解质当量浓度之差,反映了粪便渗透压。正常人该渗透间隙小于 50mosm / kg ,单纯渗透型腹泻其差值大于 125 。(3) 粪便酸度增高, ph 为 5 左右。正常人粪便接近中性(ph 为 7) 。这种情况多见于糖类吸收不良所致渗透性腹泻,其未吸收的糖类被结肠细菌分解为短链脂肪酸,使粪便 ph 降低。二、诊断诊断重点是:判断腹泻是急性腹泻或是慢性腹泻,功能性疾病或是器质性疾病,鉴别腹泻是源于小肠吸收不良或是源于结肠病变,以及导致腹泻的胃、肝、胆、胰和全身性疾病,确定引起腹泻的常见病,也应熟悉少见的腹泻病,尤其是恶性肿瘤之类疾病。三、治疗止泻药物的应用主要用于引起腹泻的原发病作为症状性腹泻的对症治疗或辅助治疗,或用于 ibs 等功能性腹泻病。 1 .抑制肠蠕动的药物①苯乙哌啶(diphenoxylate ,商品名止泻宁) :直接作用肠道平滑肌神经末梢的阿片受体,通过抑制肠黏膜感受器、消除局部的黏膜反射而减弱肠蠕动,并增加肠的节段性收缩,使肠内容通过延缓,有利于肠内水分的吸收。②洛哌丁胺(luopermaide ,商品名易蒙停) :化学结构、作用与苯乙哌啶相似, 减少肠壁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抑制肠蠕动。③舒丽启能(cerekinon) :直接作用于胃肠平滑肌神经末梢的阿片受体,不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也直接作用于胃肠道上的钙离子通道和钾离子通道,对以腹泻和腹痛症状为主 ibs 效果较佳。直接作用于胃肠平滑肌不会引发锥体外系反应等副作用,安全性高。 2 .钙通道阻滞剂如匹维溴胺(pinaveriumbromide ,商品名得舒特) 是高选择性的胃肠道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断钙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