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替米沙坦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作者:李悦玮李雪松孙景辉郑玉娜【摘要】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MIRI )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 30 只雄性 Wista r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A组) 、缺血再灌组( B组) 、缺血再灌注加替米沙坦组(C组), 每组 10只。B 组与 C 组大鼠在体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 30 min 后, 松扎再灌注 120 min ,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A 组及 B 组于术前 24h及2h 灌胃生理盐水5 ml/kg ,C 组术前 24h及2h 灌胃替米沙坦 10 mg/kg (以生理盐水配制) 。生化自动分析仪测定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 AST )、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 拟 MB) 及乳酸脱氢酶(LDH) 活性, 比色法测定血清丙二醛( MDA ) 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拟 Px ) 活性, 放免法测定血浆内皮素( ET )、血栓素 A2 ( TXA2 ) 及前列环素( PGI2 )含量。 NBT 染色计算心肌梗死面积( MIS ) ,光镜和电镜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结果与B 组比较,C 组能明显缩小 MIS (P< ), 降低血清 AST 、 LDH 、 2 CK 拟 MB (P< 或< )及 MDA 活性( P< ),提高 SOD 、 GSH 拟 Px 活性( P< ), 降低血浆 TXA2 含量, 提高 PGI2 水平及 PGI2/TXA2 比值( P< 或< ) ,并能明显减轻心肌组织水肿以及超微结构的损伤。结论替米沙坦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可能与其抗自由基损伤,增强抗氧化酶活性, 抑制脂质过氧化损伤, 扩张血管, 调节 PGI2/TXA2 平衡等途径发挥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关键词】替米沙坦; 心肌再灌注损伤; 心肌酶; 自由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主要与氧自由基的损伤、血管紧张素Ⅱ( Ang Ⅱ) 受体水平增高及其 AT1 受体上调、微血管受损、心肌细胞凋亡等多种因素参与有关,可导致心肌酶学的改变,心梗面积的增大及心肌细胞、组织的改变〔 1,2〕。近年研究表明, 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 可能参与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在心肌再灌注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 3〕。 Ang Ⅱ受体拮抗剂可通过减少 Ang Ⅱ及内皮素生成,清除自由基, 保存缓激肽,促进前列环素 I2(PGI2) 和一氧化氮的产生等作用有效地保护缺血心肌, 从而发挥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4,5〕。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 是一类特异性阻 3 断 Ang Ⅱ AT1 型受体的药物, 以其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及其临床副作用小等特点,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6〕。替米沙坦是新型长效强效的 ARB ,有完全阻断 Ang Ⅱ的作用,在降低存活的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者心血管事件危险性和延长生存期方面起到有效的作用。但其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机制尚不完全明了, 国内外关于这方面的报道很少。本研究通过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观察替米沙坦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组织形态学、心肌酶学和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动物雄性 Wistar 大鼠 30 只,体重 220 ~ 250 g ,由长春高新医学动物实验研究中心提供, 合格证号: 医动字第 10 拟 5110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缺血再灌注加替米沙坦组( C组) ,每组 10 只。 方法 药品和试剂替米沙坦由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公司提供; MDA 、 SOD 、 GSH 拟 Px 测定试剂盒均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 AST 、 LDH 、 CK 拟 MB 试剂均为进口试 4 剂。 ET 、 PGI2 、 TXA2 放免试剂盒由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研究所提供。 模型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制备参照文献〔6 〕方法。将大鼠乙醚麻醉下仰位固定于手术台,自左侧 3~4 肋间开胸,暴露心脏,于肺动脉圆锥及左心房间找出冠脉左前降支, 除假手术组仅穿线不结扎外, 其余各组均以 0 号线立即结扎冠脉, 缺血 30 min 后再次开胸, 剪断丝线使血流再通,复灌 120 min 后,处死动物,取出心脏。 给药方法各组动物均于手术前 24h及2h 灌胃给药一次, A 组及 B 组灌胃生理盐水, 灌胃体积为 5 ml/kg ,C组灌胃替米沙坦 10 mg/kg (以生理盐水配制)。 检测指标再灌注 120 min 后, 每组大鼠应用 7150 型生化自动分析仪( Hitac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