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问题及对策探析
摘 要:财政专项资金作为社会管理、社会保障、公共事业发展、经济建设支出的重要来源,在各级政府财政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质量和水平对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质量,改善居民生活,提高
此外,还有部分政府企图用晦涩的表达方式及专业术语加大居民了解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难度,并不按照既定的标准编制,试图掩盖政府内部财务舞弊行为,因此,披露的专用资金信息的真实准确性也有待考量。
根据《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财务制度》的规定,财政专项资金通常要求单独核算,专款专用。而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由于各地政府财政建设水平与内部控制管理质量参差不齐,许多行政单位并没有建立完善的专项资金管理体系,将专用项目资金与其他政府资金混为一谈,并没有树立专款专用、单独核算的财务管理理念,随意支取项目资金。最后导致项目资金不足,便以牺牲所建设的社会公共资源的质量为代价,大大降低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助长了单位内部随意支出资金的不良风气。
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主要分为三个步骤:事前预算监管、事中使用监管、事后审核监管。关于预算的内部控制管理已在前面详细提到,在此便不赘述。在许多行政单位中,财务人员只关注对项目资金的申请,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和项目的完成进度并不在意,没有指派专人跟踪、了解、反馈项目建设情况,往往导致资金在前期耗用较多,项目还未建成时便已资金不足,并没有按照计划甚至并没有制定资金使用计划而盲目地进行项目建设。
此外,针对项目完成后资金尚有结余的情况,有关部门应当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上缴剩余资金。而许多行政单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将剩余的项目资金转入到其他政府支出上,在项目结束期突击花钱,或篡改实际资金支出账户明细,不希望将剩余的资金上缴。在事后审核监督上,外部审计主要由会计师事务所承担,内部审计主要由政府内部审计部门承担,不同行政单位内部控制水平不同,其内部审计的公允性和有效性也有待考量。
从另一方面,财政专项资金监管乏力还体现在对相关违规行为的处罚上,对违法违纪的行政单位或责任人处罚力度不大,缺乏相关法律的约束也助长了内部财务人员的舞弊行为,影响了资金监管的效力。
三、解决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难点的对策
,加大预算审核力度
预算作为规范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标杆、限制财政专用资金支出的准绳,应当引起各级政府财务人员的重视。只有提高专项资金预算的实用性,才能合理保证专项资金的安全性,避免专款挪用的现象发生。各级政府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建立一个历年专项资金支出信息管理平台,通过数学的方法,模拟本阶段可能发生的专项费用,评估资金投入的风险价值,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利用计算机的高度精准性消除主观推断的偏差。
上级政府在审核预算编制时,也要加大审核力度,要求各级政府提供预算编制的依据,明确预算责任人。此外,还可参考各级政府历年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考评情况,将专项资金的拨付与各级政府的资信情况与工作效力联系起来,杜绝资金滥用或资金不足的现象,确保专项资金分配合理。
公开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对保护专项资金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