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重视课堂上的细节.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重视课堂上的细节.doc

上传人:夸客客 2022/7/6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重视课堂上的细节.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重视课堂上的细节
作者:

有一首民谣讲到:“丢失了一个钉子,坏了一只铁蹄;坏了一只铁蹄,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重视课堂上的细节
作者:

有一首民谣讲到:“丢失了一个钉子,坏了一只铁蹄;坏了一只铁蹄,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国家。”这则民谣告诉我们:无论做任何事,都要注重细节。所谓“细节”,就是细小的事物、环节或情节。细节往往因其“小”,而容易被人忽视;往往因其“细”,而令人不屑一顾。在执教《平行与垂直》一课时,我深深感到:细节,折射出教师的教学思想,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准,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这些小事和细节,才是课堂的关键和突破口。
一、改变细节,于实践中见“智慧”
《平行与垂直》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和角的基础上教学的,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还能为学行线概念里理解“在同一个平面内”是教学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在课前准备一个长方体,两根小棒,教学时,我在盒子正面找到一条直线,在盒子侧面找到一条直线。
师:同学们,你看盒子上的两条直线它们是平行线吗?为什么?
生1:这两条直线不相交,不是平行线。
生2:不只不相交,它们还不在同一个面上。
师:是呀。那老师把它移动一下,你们看现在是平行线吗?
生:(犹豫了片刻)不是。
此环节设计之初是为了突破难点,可此时难点没突破还滋生出新的认知障碍,利用学具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是常用手段,可是材料选择不当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有效性。用吸管做直线有点弯曲,给学生视觉带来了误差。而且,老师在移动直线后,不能保持位置的水平,影响了学生的判断。
第二次试教时我做了小调整:一是要把弯曲的吸管换成有硬度的磁条,来表示直线;二是移动的环节由学生完成,让他们将两条直线摆成平行线。这样小小的改变会有效果吗?带着疑惑我尝试着……“谁能把这两条直线移动到同一平面?”学生争先恐后到前面摆放,把位于两个平面上的直线,移动到同一平面,学生一丝不苟地完成操作后,我问道:“现在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吗?”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是”。两次试教只是更换了“小学具”,改变了“小操作”,效果却截然相反。
数学课堂就是无数课前课后的细节组成的,每一个精彩的细节背后,都是教师大量心智的付出。这些微小的细节,看似简单,却是课堂效果的“调味剂”。在磨课的过程中,我渐渐清晰:细节是可以打造的,打磨细节不是探求全新的理念,而是对课堂实践的一种更完美更完善的追求。抓住一个细节,就可能成就一个精彩的教学环节;忽视一个细节,就可能让课堂黯然失色。课堂上无小事,小处也能做出大文章。教师只有把握细节中蕴含的教育资源,用教育智慧去灵活处理,才能成就完美课堂。
二、捕捉细节,于生成处见“创新”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想要达成这些目标就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