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门冬胰岛素30用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石小霞 贾静涛 [摘要] 目的 观察门冬胰岛素30用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90例,根据患者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均P < )。见表1。
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平均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发生低血糖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是由于患者胰岛素的分泌和(或)发生效应的缺陷所引起的代谢性疾病,该病以血糖升高为特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已成为临床上的多发病和常见病。患者由于处于持续的高血糖状态,可以引起患者心脏、眼底、肾脏、神经等器官或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造成患者生活质量的降低。所以积极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5]。国外相关研究也证实,严格控制血糖使之达到或接近理想水平是预防和减少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首要措施,并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6]。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法首选为口服药物、饮食疗法及运动疗法,若在血糖不能满意控制的情况下,可选用2~3种药物联合治疗;若联合用药后,患者血糖仍不能得到满意控制,甚至出现并发症或伴发感染,此时应积极采用胰岛素治疗[7]。二甲双胍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它能有效强化外周组织对血糖的利用,同时不会刺激患者胰岛素的分泌,因此不增加患者胰岛β细胞的负担;通过临床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显著强化外周组织对血糖的利用[8-9],此种作用与二甲双胍抑制氧化应激具有相关性。人胰岛素30 R中含有70%的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混悬液与30%的中性胰岛素,其在皮下注射30 min内显效,在2~8 h后其血液浓度达到最大值,与胰岛素生理样分泌具有差异,因此,不能模拟胰岛素生理样分泌。门冬胰岛素30含有70%的精蛋白门冬胰岛素和30%的可溶性门冬胰岛素,与人胰岛素30 R相比,门冬胰岛素30替换了人胰岛素30 R在B28位置的脯氨酸,因此门冬胰岛素形成六聚体的倾向被有效降低;同时门冬胰岛素30在皮下注射后能够快速起效,与人胰岛素30 R相比,血清胰岛素浓度可高50%,且只需人胰岛素30 R一半的时间达到血液最大浓度,所以门冬胰岛素30与胰岛素30 R相比,能够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10-12]。
笔者通过临床疗效观察证实,在口服二甲双胍的基础上采用胰岛素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时,门冬胰岛素30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人胰岛素30 R的临床效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FBG、2 h PG、HbA1c、平均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发生低血糖的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采用胰岛素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时,应首选门冬胰岛素30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并降低低血糖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莉,[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1,14(4):344-345.
[2]黄荣曦,卢松,[J].重庆医学,2009,38(18):2273-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