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公司上市计划计划公司上市情况介绍及公司上市初步实施计划在当前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和产业金融紧密结合的趋势下,企业上市无疑是主动提升经营实力、扩大影响、使企业规模快速扩张、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的最佳途径。一、上市的必要性 1 、可筹集企业发展的巨额资金上市通过发行股票可以迅速筹集一笔巨额资金。上市的中小企业, 一般发行新股 1500 万-3000 万,假设发行价为 7 元,便可迅速筹集 亿- 亿资金,这笔资金是其它融资渠道所不可能取得的。而且作为直接融资不需付利息,资金成本很低。另外,上市企业发行价很高,根据中国证监会对股票发行最新精神,股票发行按市场化机制运行,对发行价格、发行市盈率、发行方式不再规定。 2 、筹资成本低我国创业板、新三版市场的筹资成本较低,上市费和中介费将会低于境外和香港创业板市场,也低于主板上市筹资成本,目前创业板市场占筹资成本最大部分的承销费用占全部融资约在 % ,且承销费用均可以在上市后支付,而新三版上市成本会更低,所以以上市资金需求并不很高相对于获得资金,其筹资成本较低。 3 、可使企业资产迅速增值设某中小企业注册资本 2000 万元,净资产为 2200 万元,每股净资产为 元,资产负债率为 20% ,上市可发行新股 2000 万股,发行价为 10 元,可迅速筹集资金 2 亿元,其净资产迅速提升为 亿元,每股净资产迅速增至 元,扩大 5 倍,资产负债率为 % , 降低达 10 倍,资产质量大大改善。此外,由于创业板股票全流通, 股票上市后,如股票为 20 元,则原有的 2000 万股迅速增值为 4亿元,发起人资产实际迅速扩大 20 倍。 4 、便于建立现代企业的运行机制企业进行股份制改组和上市,就是要使企业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形成职责分明、相互制约的现代企业运行体系,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只有上市,才能彻底使中小企业建立完备的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从家长制和家族式中摆脱出来,才能使企业建立持续创新的机制。 5 、企业通过不断融资步入高速成长轨道在创业板发行新股上市募集一笔资金只是在创业板融资的第一步, 上市以后公司还可以通过配股和增发新股不断融资、投资、再融资、再投资,迅速扩大规模,步入高速发展轨道。 6 、企业高管人员和员工可以获取巨大投资回报在过去的 20 年里,中国流失了大量的技术人才,而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将流失大量的管理人才。各企业的高管人员、创始人、技术人才能否取得他们应得的高额回报,创业板的开设将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在创业板市场企业高管人员可以以发起人身份直接入股,将来股票上市后卖出变现,可获得巨大的投资回报,例如,某企业总经理以每股 1 元的价格认购 10 万股,即投入 10 万元;股票上市后其价格为 20 元,亦即 10 万股可变现 200 万元,也就是说总经理通过 10 万元的投入而获得了 190 万的利润回报,利润率高达 19 倍, 这也是只有资本市场才能实现的奇迹。此外,还可以通过期权和认股权的设置,构筑公司的长期股权激励机制。如联想公司于 1998 年9 月授予柳传志等六位董事 800 万股认股权,在未来 10 年内以每股 港元(收市价一直在 6 元以上) 的价格购买,其中柳传志被授予 200 万股认股权。几位董事预期都可获得 1000 万元以上的收益。方正公司也授予王选等六位董事 5700 万股普通股的认股权, 6 位董事可以在 7 年内以 港元的价格行馆权,因市场价远高于 元,所以也将使六位董事获得很高的收益。二、上市内部规范及要求(一)、股东结构及股权设计要符合要求 1 、股东问题(1 )不能超过 200 人, 200 人以上为公众公司( 2 )不支持为上市而清理,自愿转让需要中介机构核查,对是否自愿转让及是否存在纠纷逐一核查(3 )城市商业银行 2006 年之前超过 200 人的,可以核查,之后的不行(4 )不允许委托持股、信托持股(5 )不允许职工持股会持股、工会持股,现在不能办理( 6 )单纯持股公司持股要合并计算最终股东人数( 7 )合资企业股东半数以上在境内(8 )自然人股东多次增资的资金来源合法性问题 2 、上市前的私募及股权转让(1 )上市前私募的必要性问题融资战略投资者在业务方面有支持在税务、环保、工商、监管机构等政府部门有特殊资源私募市盈率一般 5-10 倍(2 )上市前股权转让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问题, 高管人员重点关注转让的真实性,是否存在委托持股问题转让价格低于净资产值关注转让给 20 岁以下股东(3 )报送材料前 6 个月内增资股东必须披露到实际控制人,同时锁定三年(4 )在审企业增加股东或主要股东转让给新股东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