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
《角的分类》是人教验教材第七册其次单元的内容,《角的分类》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依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的特别性应当强调说明,可以着眼比较平角、周角与直线、射线的区分,帮助学生对新角的理解与相识。
本课教学中可供学生操作的学具有限,老师仅给同学们打算的活动角。假如能打算一些模型角、手工纸,课堂中学生进行摆、折等动手操作活动,则能体验更多角相关的阅历,发觉更多角的学问。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对三角形有了初步相识之后进行的教学活动,我认为分类是一种数学思想,它是依据肯定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的划分和组合的过程,三角形的分类在于给学生一种数学模型,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应用三角形,进一步相识和探讨三角形奠定学问基础。
1、激发学生爱好,培育探究精神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三维目标绽开,力求做到层次清晰,环节紧凑。尤其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参加到了学习的全过程,他们经验视察、揣测、操作、验证以及在共享中相识这一系列探究过程,体现了主动自主的意义,从而形成了一个较为合理的学问系统,同时驾驭了科学的探究方法。
2、提出问题,引导并启发学生绽开思索和学习活动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通过问题解决对学问的理解。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问题的设计特别关键。在本节课中主要问题有:你能帮这些三角形起名字吗,在一个三角形中,能不能有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你能找到生活中的三角形,并说出是什么三角形,等等。以问题为线,以视察、思索、小组合作等为渠道,引导学生在主动思维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所学学问。
3、在本节课中,有良好的预设,同时又有一些随时动态生成的信息。例如:在要求学生分类的环节,初始的设计是放手让学生去分类,可以按自己的标准给三角形进行不同的分类,可又担忧学生没有分类的标准,按边分类和按角分类的方法或许各有不同,可能有分两类的,有分三类的。或许有的学生把角和边的不同标准放在了一次分类中。所以,我在这节课教学时就,给学生限定分类的标准,让学生按角进行分类,实行小组合作、探讨等,在汇报过程中我意外发觉大部分学生都能精确按要求进行分类。
4、练习的设计具有层次性、系统性,既注意操作性又考虑拓展性,助于学生对三角形有关学问的坚固驾驭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实力的培育。
但在整过教学过程中,也有足的地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组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显得有些混乱,无条理。
2、按角分类,并且给它命名时,应当引导学生视察三种三角形的三个角,看看有什么发觉,使学生明确每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角是锐角。
3、老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后,应让同学们打开书看一看,使学生有一个阅读、认知的过程,这样会更好一些。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4
角的分类是在学生已初步相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相识平角、周角。依据角的度数分类,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许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常见的角的分类的学问,由于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肯定的发展,但依旧形象详细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实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育。我依据学生们已有的钟表的相识,首先让学生看钟表说出在几时整,时针和分针成90度的角?在几时整,时针和分针成180度的角?在几时整,时针和分针成360度的角?学生很快得出3时或9时成90度,6时整成180度,12时整成360度。然后我让学生说出2时整,时针和分针成多少度角?当时只有少数几个同学说出来了,并且说出了不同的想法。有个同学说3点整,时针和分针成90度,而3点时,分针走了3格,即3格是90度,那么1格就是30度,因此2时整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成60度的角;还有个同学说时针从12点再走到12点,走了36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