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This template is the internal standard courseware template of the enterprise
疫源地消毒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技术要求
1、疫区消毒
1)消毒范围和对象:以传染源排出病原体可能污染的范围和对象。
2)消毒持续时间:以传染病流行情况和病原体监测结果为依据。
3)消毒方法的选择:以消毒因子的性能、消毒对象、病原体种类为依据。
4)疑似传染病疫源地的消毒:可按疑似的该类传染病疫源地进行消毒处理
5)不明传染病疫源地的消毒:采取最严格的消毒方法进行处理。
6)注意与其它传染病控制措施配合:
搞好传染源的管理,
疫区的封锁、隔离,
灭蝇、灭蚊,灭鼠、灭蚤,
饮用水、污水、。
加强易感人群的保护。
2、疫点的随时消毒
1)  对病人应根据病情做到“三分开”与“六消毒”。
“三分开”是指:
①分住室 ②分饮食 ③分生活用具
“六消毒”是指:
①消毒分泌或排泄物; ②消毒生活用具;
③消毒双手; ④消毒衣服、被单;
⑤消毒患者居室; ⑥消毒生活污水、污物。
2)病人陪伴和护理人员:卫生防护,消毒双手。
3、疫点的终末消毒程序
1)到达疫点:查对门牌号和病人姓名。
2穿隔离服、胶鞋,戴上口罩、帽子,戴防护眼镜。
3) 确定消毒范围和消毒对象:物品、面积、体积
4)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浓度—时间)
5)进入疫点时,应先消毒有关通道。
6)必要时,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前采样。
7)未被污染的贵重衣物、饮食类物品、名贵字画及陈列物品收藏好。
8)关闭门窗.
9)如系呼吸道传染病,应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10)如系肠道传染病,应先于室内灭蝇,再进行消毒。
11)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清洁后污染方法,依次进行消毒。
12)对污染重、经济价值不大的物品和废弃物,在征得病家同意后焚烧。
13)室内消毒后,必要时对厕所、垃圾、下水道口、自来水龙头消毒。
14)疫点消毒工作完毕,对工作服、胶靴等进行喷洒消毒后脱下。内卷后放在布袋中带回消毒。所用消毒工具表面用消毒剂进行擦洗消毒。
15)必要时,到达规定的消毒作用时间后,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后采样。
17)填写疫点终末消毒工作记录
18)嘱病家1—2小时开窗通风,擦洗。
4、消毒人员注意事项
1)出发前,要检查应携带的消毒工具是否齐全无故障,消毒剂是否足够。
2)应主动取得病家合作和相关人员的配合。
3)应尽量采用物理法消毒。在用化学法消毒时应尽量选择对相应致病微生物杀灭作用良好,对人、畜安全,对物品损害轻微,对环境影响小的消毒剂。
4)消毒过程,要注意自我保护,既要防止少受到消毒因子的伤害,又要避免受到微生物感染。
5)消毒过程中,不得随便走出消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内。
6)消毒应有条不紊,突出重点。凡应消毒的物品,不得遗漏。严格区分已消毒和未消毒的物品,勿使已消毒的物品被再次污染。
7)携回的污染衣物应立即分类作最终消毒。
8)清点所消耗的药品器材,加以整修补充。
9)填好的消毒记录应及时上报。
5、接触传染病病人后手的消毒
1)医务人员为特殊传染病人检查、治疗、护理之前,应戴一次性手套或无菌乳胶手套,每接触一个病人应更换一付手套,操作结束后用抗菌皂液及流动水洗手。
2) 若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染之后,应将污染的双手使用消毒液揉搓消毒2min后,再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3) 连续进行检查、治疗和护理病人时,每接触一个病人后都应抗菌皂液流动水洗手。或用快速手抗菌消毒剂搓擦2min。
4) 接触污染物品、微生物实验室操作后手的消毒:医护人员接触污染源之前,应戴好一次性手套或乳胶手套,然后进行操作,操作后脱手套用皂液流动水洗净。如手直接接触污物者,操作后应将污染的双手使用含醇或碘手消毒剂搓擦2min再用皂液流动水洗净。
九、各种污染对象的常用消毒方法
1、地面、墙壁、门窗:喷雾
*细菌繁殖体和病毒的污染:
%~% 过氧乙酸溶液
500mg/L~1000mg/L二溴海因溶液
1000mg/L~2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
*芽胞污染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