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2
文档名称:

教育研究方法.ppt

格式:ppt   大小:711KB   页数:5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育研究方法.ppt

上传人:Wang_xue0905 2022/7/8 文件大小:71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育研究方法.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Applicable to lecture training work report】
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侯光文
一、对教育研究方法的梳理
近年来,在教育科研领域出现了许多话语,具和资料收集标准化,可以)较准确的估计研究信度和效度。
6.(通过随机抽样可以)得到有代表性的数据和普适性研究结果。
质性研究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1.在微观层面上深入细致地描述和分析;
2.了解事件发展的动态过程;
3.直接了解当事人看问题的方式和观点;
4.对研究者不熟悉的现象进行探索研究,有利于理论创新。
5. 在自然情境下研究,更富有真实性。
应当持有的观点
各种研究方法都有其合理性和适用范围。
提倡“科学范式与人文范式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
二、 量化研究方法
先看两篇量化研究报告
例1 中学生学****动机发展研究
例2 “合作学****中小学生非认知因素培养的实验报告
(一)量化研究常用方法
基本研究步骤:建立假设,确定变量;选择样本;实验干预;用标准化工具和程序采集数据;数据处理与分析。
具体研究方法: 实验法 观察法 调查法 测量法
有关概念
1.教育实验。
2.变量。
3.自变量。
4.因变量。
5.无关变量。
例如:教法改革实验
教育实验
实验设计
(1)单因素设计
前实验设计 对任何无关变量都未控制,但具备了实验研究最基本的两要素(实验处理和测量)。
准实验设计 不是随机抽样,但设置了对照组(为不等组)对部分无关变量进行了控制
真实验设计
(2)多因素设计
研究其主效应和交互作用
(二)量化研究数据处理与分析
描述统计:
工作:绘制统计图表,计算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等统计量数。
工具:Excel表。公式:
平均数:
标准差:
推断统计
从局部(样本)数据信息推论全局(总体)情况的方法。
作用:排除抽样误差。
应用:判断差异是否具有统计意义。
常用方法:Z检验、t检验、χ2检验、方差分析等。工具: SPSS软件、Excel表。
Z检验(大样本)

X- 为样本平均数,μ为总体平均数,分母为平均数的标准误,σ为总体均值,n为样本容量。
接受域



临界值
双样本均值之差的Z检验
方法一:用公式
方法二:用Excel表或SPSS。
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主要用于:
(1)    多个群体(平均数)差异检验;
(2)    多因素的实验设计中对各个因素的主效应以及交互作用的分析。
方差分析计算比较复杂,可以借助SPSS软件、Excel表进行。
三、质性研究方法
看两篇质性研究报告
例1 王小刚为什么不上学了
例2 一位优秀女教师特质的叙事研究
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景下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形成理论,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采用方法:田野研究(人种学)、案例研究、叙事研究
质性研究资料的整理分析
确定重点词语:确定“思考单位”。如“表扬”、“焦虑” 。
建立编码。对思考单位赋予码号,如1= “学****成绩”、2=学****态度,也可以用词首字母代表。重要词语做上标记,码号记在旁边。
质的研究资料整理分析计算机软件:TAP(Test Analysis Package)。
理解原本(本土)概念。建立编码系统,编码系统结构一般包括:空间、时间、行动者、活动、实物、行为、事件、目标、感受等。
对资料进行归类,按照编码系统将相同或相近的资料合并,确定码号类属。具体操作:比较、识别关系(因果、时间前后、语义、逻辑等)、确定“核心类属”和“下属类属” 。
深入分析:浓缩资料,找到资料内容中的主题(或故事线),建立起必要的关系,为研究作初步结论。
(一)田野研究
通过现场研究和参与式观察对特定情况下的教育现象(如课堂) 、过程、制度的细致描述,从而达到对研究对象的真正理解。
(二)案例研究
对典型教育事件进行描述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解释,概括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的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关键:
案例选择(真实,典型,完整),
案例反思(分析案例,概括案例,解释案例)
理解:
教师叙事研究是教师将具体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