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5篇
在平常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写事迹材料的经验,对事迹材料都不生疏吧,依据范围于住院所花销的费用让全家人倍感压力之外,的身心都遭到了严峻打击,这么多年的日夜相处,婆婆在她心中已然成为了最亲的妈妈,妈妈去世,爱人不在家,各种事故接踵而来,但是没有倒下,她下决心要将这个家撑起来。独力处理完婆婆的身后事,让这个单薄的肩膀散发出了厚重的光辉。
婆婆去世后,最让放心不下的就是家中的一老一小了,因村上小学撤出,孩子只能到几公里以外的镇上学,由于家庭贫困,没有条件住校,就只有每天接送,接送孩子的路途要抄近路就必需翻过一座山坡,夏季还好,天亮得早,一入冬季,就又冷又看不见路,常常摔得鼻青脸肿,身上经常是青一块紫一块。
但回家还要照看双目失明的公共,帮助他穿衣服,洗漱,喂饭。但是最不便利的是帮助公公上厕所和洗澡这两件事,农村的风俗和传统思想观念的禁锢让公公和儿媳之间不能有过分的密切接触,不然会招来许多无稽之谈,但是假如这样,那公公就只有遭活罪了,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以后,最终克服了这个心理障碍,她从心底里将公公当成了亲生父亲,做女儿的帮助父亲是天经地义的,也是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更是中华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公公吃饭时,由于看不见一切,找不着方向,弄不清桌子上饭菜摆放的位置,她就用勺子一勺一勺地喂给他,老人上了年纪,胃、牙都不好,许多根据年轻人饮食习惯做的饭菜他都不能吃,就调整自己和儿子的饮食习惯,水果削好切丝切片,肉食大多都是清炖或者做成丸子,尽量让老人吃饱吃好。由于其身正,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没有一丝尴尬,四周竟没有传出一点无稽之谈,提起她都说不简单,很好。
忙完这些,才能出门干农活,中途还要回家几次看看老父亲是否摔着了,是否饿了,是否有什么不便利须要帮助的,这一天里里外外忙下来,常常是累的腰酸背痛,由于太劳累,晚上失眠,不知道她在被窝里哭过多少回了,但是她并没有因为自己个人的辛苦,而产生放弃的念头,也从未埋怨过丈夫不在身边分担,反而将整个家照看的特别周到,她打心眼里激励自己要“不离不弃,作公公恒久孝顺的女儿,做儿子恒久称职的母亲,作丈夫恒久坚毅的贤内助”。
世俗的观念并没有成为躲避养老的拦路虎,在这十字路口,她英勇打破了世俗的禁锢,将公公照看的无微不至,信任这是真正意义体现了“孝义”!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3
李凤芝是雄伟区长征街道东方路社区一位一般的居民,今年62岁,她照看瘫痪在床的丈夫十年如一日,不怕累,不怕苦,任劳任怨,在公婆眼里是好媳妇,在丈夫心中是好妻子,在儿女眼中是好母亲,在邻居邻居眼里是模范典型。她用她的爱心演绎着人间真情,她的事迹在东方路广为传颂。
儿女的好母亲。李凤芝年轻时候,自己是农村户口,在城里打工维持生计。与丈夫成家之后,她一面做临时工,一面照看家里。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工作,她几乎包揽了家里的全部活计。孩子尚小时,她每每天不亮就起床,早早把饭菜做好,然后送孩子们上学,再去上班。李凤芝在单位干的是力工,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还要照看家里的老小,但她从来不叫苦,不喊累,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离不开她的静默付出和努力。
天气预报她是必听的,一是驾驭天气状况,二是依据预报张罗着一家人该穿什么衣服,保障身体的冷暖。她每天的饭菜都能做得适中可口,孩子和丈夫都不情愿在外边吃饭,下班和放学都赶回家来吃她做的饭菜。那个年头,家里很穷,靠丈夫微薄的工资和自己临时工挣来的钱养家糊口,每周改善的伙食也是有限的,她把好吃的东西都留给丈夫和孩子吃,她吃大家剩下的饭菜。她每天管理孩子的生活,还负责督促孩子的学习。在她的严格要求下,孩子们都养成了独立学习的好习惯,而且成果优秀。时间过得飞速,转瞬孩子都已长大并成家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是业务能手,这是让李凤芝最欣慰的事儿了。
第 7 页 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