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村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思考
摘要:文章以西安市某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实践案例,通过研究村民发展及其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需要,按照“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理念,探索村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划编制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意滩里,大美北樊”发展定位和宣传形象。
通过撤村并点,推动超占和闲置废弃宅基地就地改造,将腾出的土地用于重新分配、复垦耕地、建设公益设施等。规划至2025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较规划基期减少8%,人均城乡建设用地面积较规划基期减少8%,户均新建宅基地面积不超过200平方米。通过整治耕地及其间的道路、沟渠、零星建设用地,通过对北樊村、大柳树村以及北屯村等腾退村庄复垦,。
(二)产业发展
借助高陵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工作,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保障农民利益,提高农民土地流转的积极性,通过土地规模化流转经营,为农业升级转型以及融合发展三产奠定基础。
北樊村以“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为落脚点,以“加强生产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注重环境改善”为重要抓手,把“建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明显提升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初步实现农村社会转型”作为主要目标,做大做强村内一产,融合二、三产共同发展。充分利用北樊村当地资源优势,依托白马寺滩唐代聚落遗址资源,将农业生产和文化旅游相结合,推进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开发,积极发展高效、生态休闲观光农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延伸农业产业链,以苗木改善生态,以生态承载旅游,以旅游带动第三产业为策略,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区域经济特色明显的生态农业区。
根据生态休闲观光新农村的村庄发展定位,形成“一轴三区一基地”的空间发展格局,“一轴”为G210国道;“三区”指特色苗木观光区、现代农耕体验区、民俗文化旅游区;“一基地”指花卉贸易基地。
(三)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根据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实现土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确保规划期末,北樊村基本农田数量稳定、质量提高。
结合关中农耕特点和农民增收需求,积极引导非基本农田耕地由传统耕作模式向提供生态景观和服务功能转变。以苗木种植、草皮种植、果蔬种植为基础,拓展游客可参与的耕作、播种、采收、加工等农事体验活动。积极推广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提升耕地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同时,拓展农村产业链条,丰富农业的生活功能。
(四)建设用地规模调整与布局优化
将建设用地细分为直接服务于北樊村发展的“村庄内建设用地”和不直接服务于北樊村的“其他建设用地”两大类。本次规划重点是村庄内建设用地,对于其他建设用地直接按照高陵区和鹿苑街道有关规划予以落实。
村庄内建设用地主要通过高陵区全区开展的农村土地三项改革试点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工作,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有序缩减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优化建设用地布局,强化农村居民点的集中集聚,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等用地需求。
(五)全域土地整治
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推进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以农用地整治为基础,以村庄宅基地整治为重点,以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