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区块链+精准扶贫
区块链+ + 精准扶贫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贏脱贫攻坚战,确保到 2022 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 页
因此,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共识机制,采用多维动态标准识别贫困户,综合考虑贫困户的收入、支出、健康、教育以及劳动力人口等数据,进行综合比较评判选择,可以将真正的贫困户或者贫困程度更重的人挑选出来,进行建档立卡,让其享受扶贫政策和资源,改善贫困状况,实现脱贫目标。
在传统的中心一边缘数据管理体制中,高层级的数据管理者拥有广泛的管理权限,可以核查、篡改、销毁数据。特别是当数据核査出现问题时,往往会选择簒改数据,企图“隐瞒”或者“销毀”数据代表的信息。区块链的数据累积与区块成长是同步进行的。
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性有利于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所有上传至区块链平台的数据一经上传,就会被盖上相应的时间戳,而时间戳是上传数据的唯一身份证明。于是,这些加盖了时间戳的区块会按照相应的时间顺序,连接起来形成区块链。区块链本身的组织形式是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依次相连,由此组合而成的链式数据结构,并通过密码学的方式确保其不被篡改伪造。
虽然理论上超过 51%的全网算力就可以实现簒改数据,但所花费的代价要远高于可获得的成本。因此,区块链技术具有不可篡改性。借助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性,村干部、驻村干部以及相关扶贫部门的所有数据只要一经上传,经过全网广播确认后就无法更改。
哈希值和时间戳严格界定了区块之间的次序,扶贫数据变成一个时间轴数据库。任何试图篡改、消除数据的行为都会被全网实时监控而记录下来,只有全网广播获得其他主体的确认以后才能修改数据。任何一方单独篡改数据的行为都会被拒绝。在精准考核中,一旦造假数据被发现及溯源,就会对造假的相关责任主 体进行问责,从而有效地保证精准扶贫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中国银行西藏分行举行“科技引领创新、金融助推精准扶贫”座谈会暨“西扶贫资金支持保障系统”二期投产仪式。二期项目积极探索前沿科技,设计了“区块链+云平台+扶贫
项目”的框架方案,组成中行、农发行、用款单位多节点联盟链,将扶贫资金审批使用全流程上链,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交易溯源、不可算改”特性,实现了扶贫资金的透明使用、精准投放和高效管理。
在实践中,中国工商银行与贵州省政府联合共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脱贫攻坚基金区 块链管理平台。脱贫攻坚基金区块链管理平台包含扶贫资金行政审批链与工行金 融服务链两部分,其中扶贫资金行政审批链提供扶贫项目申请、审批、扶贫用款 申请和审批等扶贫基金管理审批功能,工行金融服务链提供资金划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