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1
文档名称:

四氯化碳、花生油.ppt

格式:ppt   大小:1,177KB   页数:5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四氯化碳、花生油.ppt

上传人:薄荷牛奶 2017/6/20 文件大小:1.1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四氯化碳、花生油.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夏立先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该是知识的创造者;不仅是知识的崇尚者,还应该是知识的质疑者;不仅是知识的使用者,还应该是知识的完善者。我们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四种精神的培养,即科学精神、冒险精神、质疑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缺少上述四种精神的民族不可能成为伟大的民族。对化学教师而言,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化学实验无疑是一条最重要的途径。我们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与研究时,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下面的一些问题: 1. 怎样做才能确保实验的成功? ? 3. 该实验有没有不完美的地方?如何改进? ? ? ?若是怀疑,能否去实验验证?。以上几个问题既是我们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也是实验研究的方向问题。近几年来,本人在以上几个实验问题上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得到了几点认识。现与大家一起交流、讨论,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改进与创新改进与创新的关系,改进中有创新,但有差别。改进相当于修修补补,使之完美;创新相当于另起炉灶(颠覆性的或新概念),促进发展。制取酚醛树脂实验(照相机)、与水互不相溶液体分离(过滤)、氢氧化铁胶体(碱)。常规实验改进的方向,应“突出主题,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切忌简单实验复杂化。这次***与铜,浓硫酸与铜实验的改进,明显背离主题,这几个实验的主题是“反应”而不是装置。结果装置改的很复杂,冲淡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 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到装置上了。微型化实验适用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实验及部分毒性比较大的实验。这次有的教师,将教材中效果比较好的演示实验(火柴成分硫测定)改为微型化实验,做法欠妥,原因是不便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主要从 3个方面改进:实验装置、反应条件(方法)、反应物。 : 改进实验: 取一个 150mL 或125mL 烧杯,向其中加满水,然后倒出 40-50mL 水, 把一块黄豆大的钠(经测量约为 1g, 标准状况产生氢气约为 50mL ) 投入剩余烧杯水中,迅速用玻璃片(要比烧杯口大)盖在烧杯口上, 观察现象。待钠完全反应后,将玻璃片向一侧平移(用左手捏牢), 使烧杯露出 2-3cm 的空隙,然后迅速将已燃烧的火柴棒插入烧杯中, 观察现象。最后向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观察现象。 教材中实验简介(1)实验装置该装置由三部分组成:气体发生器(A)、储液瓶( B)和液体量瓶( C) (2)实验步骤①A瓶中放入已称量过的镁带和少量水,记下镁带的质量为 m克(一般取 - )。②用注射器针头插入 A瓶的橡皮塞并抽气,直到瓶中央的导管内外液面持平为止。此时 AB瓶内封住的空气约为一个大气压。③用注射器吸取一定体积的 3mol L-1 硫酸 Va mL (一般取 10mL ),注入 A瓶。④镁带完全反应后,读出 C瓶中液体体积为 VcmL. ⑤用注射器在瓶加料口抽气,使瓶的导管口内外液面再次持平。从注射器上读出抽气气体的体积为 VbmL ⑥记录实验温度。⑦计算氢气的体积: V(H2)=( Vc+Vb-Va)mL 该温度下氢气的摩尔气体体积为: Vm=M(Mg) ×V(H2) ∕ 1000m , M(Mg) 是镁的摩尔质量。 、实验改进我们对该实验进行了研究,找到了一种更为简单的测定常温下氢气的摩尔体积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1)实验器材及试剂电子天平一台、水银温度计( 100 ℃)一支、 500-550 mL 无色塑料矿泉水瓶一个、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一个、 250 mL 容量瓶一个、 50( 或25) mL 酸式滴定管一只、滴定管夹一只、铁架台一只、止水夹一个、水槽两个、小胶带一个、镁带、 1 mol ·L-1 硫酸溶液(2)实验装置 1 mol ·L-1 硫酸溶液 1 mol ·L -1硫酸溶液无色塑料矿泉水瓶(3)实验操作①取两个水槽,分别向其中加水至容积五分之四,另将充满水的 250 mL 容量瓶到扣在其中一个水槽中(容量瓶塞已取下)。②取一段镁带,用砂纸将镁带表面的氧化膜擦净,用电子天平称量,记录读数(质量控制在 - 之间)。③先将装置 1中的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取下,再将镁带卷成细团, 然后用胶带将镁带细团固定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表面(直径小的一面)。注意:橡胶管要用止水夹夹牢。④在500-550mL 矿泉水塑料瓶中制取并收集氢气。向装置 1的矿泉水塑料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二体积的 1 mol ·L-1 硫酸溶液,用手挤压该塑料瓶至酸液充满整个瓶子,将固定好镁带的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迅速塞紧塑料瓶口,塞紧后立即将挤压该塑料瓶的手松开, 反应产生的氢气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