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平顶山学院廉政文化建设的调查
8
摘要:十八大报告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亮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损害,甚至亡党亡国。反腐倡廉和家庭环境的影响。由此看来,高校中产生腐败既有客观缘由,还有主观缘由,而且后者占的比例还是很大的。所以,高校同学应从自身做起,使自己的思想清廉化;而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的努力也必不行少,从这个角度也说明白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和廉政教育的迫切必要性。
3.3沟通网络层面的分析
沟通网络,包括整个社会的学问文化水平、语言使用的状况、社会舆论的进展和作用,同时也包括交通、通讯等的进展之类,“沟通”、“连结”整个社会的手段方法。在我国特色的政府责任追究制度建设中,新闻媒体的自身特质准备了它在追究政府责任中的特殊功能,它作为营造社会舆论的主要角色,理应成为追究政府责任的特殊主体。在“你最常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反腐相关信息”的问题回答中,56%的同学选择了传统的新闻媒介,例如杂志、报纸和电视节目,28%的同学是通过自媒体(个人微博、博客),11%的同学是通过社交平台,5%是通过口头传播。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传统媒体在廉政文化建设和廉政文化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互联网的进展,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新媒体快速崛起,在年轻群体中影响力不行低估。当前,传统媒风光临着受众老化,客户锐减,广告缩水,生存困难的逆境,传统的政府责任追究功能已经难以充分发挥。同时,新媒体自身具有自然 的匿名性、信息海量性等特征,使它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呈现“去个体化”现象。部分网络个体、传播未经证明的信息,使用非理性语言。为了吸引更多听众,降低阅读门槛,大量推送消遣八卦,粗制滥造,一些新闻错字连篇,规律混乱。部分拥有大量用户尤其是年轻用户的APP,失掉“把关人”应有的原则,丢失推断信息传播潜在后果的力气,传播虚假、未经证明的信息,或是通过更改标题,吸引受众留意力,干扰受众的认知。持续报道负面大事,误导受众和社会。在报道国家和社会的正面大事时候,往往一带而过,丢失媒体所应担负的社会职责。把自己定位为消磨时间,简洁消遣的工具,消解新媒体的公信力。同时,在高校这样一个有确定程度封闭性的场所,由于处于同一或相像交际圈的人所接触到的外界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也具有较高相像度,导致极少的人是通过口头传播来猎取外界政治信息的。所以高校应打通其廉政文化建设和廉政教育的“任督二脉”,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宣扬功能,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抓好新闻舆论传播平台建设、发挥新闻舆论的政治引导力、反腐影响力、提高它在同学心中的公信力。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和廉洁教育信息的传播铺好道路。
3
3.4符号系统层面的分析
符号系统,指包括政治神话、政治法则、政治典章在内的一整套政治符号系统。在知晓层面的问题,“你知道国家关于廉洁修身,反腐倡廉推行的政策吗?”的回答中,“特殊清楚”的占8%,“基本了解”的占28%,“知道一些”的有60%,只有4%的同学是“不知道”。这样看来,大多数同学是知道此项国家政策的,但是只是一般了解,并没有深化透彻学习。所以,我们应更加完善地贯彻落实这项政策,使得“廉政和廉洁”深化人心。在行为层面的问题中,假如你父母为了你的利益而走关系,你会怎么做?又揭示了一种现象:50%的同学认为不阻碍他人利益就好,30%的同学会拒绝,18%的人会接受,而选择无视的人有2%。这个问题设置的情境涉及了同学们自身的利益,坚决拒绝这种不廉洁行为的人数较少,大部分人都会“屈服”于自身利益。这说明高校廉洁教育虽然有了确定成效,但是假如要达到“从观念转化到行动,由他人到自己”的效果,任重而道远。
4
3.5政治构架层面的分析
政治构架,是对公共行政具有重要影响的行政生态要素。在本文中,我们关于政治架构是中观层面的,只关系到高校的廉政教育与文化建设。通过“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存在哪些问题”的调查,我们总结出了:学校对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熟识不够、没有建立健全相关的工作机制与工作体制、廉政文化建设没有整体的制度保障和监督制约机制、资金不足等。同学们认为高校廉洁教育的重点有:道德教育、法律教育、舆论宣扬、廉政文化创新等。同学比较认同的开展廉政文化活动的方式有:开展廉政文化主题活动,比如班会和团日活动;开展高校廉政文化学问竞赛;把廉政文化融入其它文化活动中;鼓舞文艺团体和个人开展廉政文化活动等。关于“你认为廉政文化教育应在同学课堂中占多少比例”的问题回答中,50%的同学认为应占30%,30%的同学认为应占50%,12%的同学认为应占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