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手工皂的制作工艺及不同成分功效
目录
一、手工皂的制皂方法
(一)、冷制法
(二)、热执法
(三)、融化在制法
(四)、再生法
二、手工皂的油脂介绍
【1、椰子油;2、良麻油;3、向日葵籽油;4、橄榄油;5、芥花油;6、葡 造的变化很多,丰富的色彩和添加物、香精,常能营造出令人惊艳的效果。而且 它的制作过程简单,12岁以下的小朋友在有大人的陪伴下也可以操作,很适合 亲子同乐。
在这儿很有必要进一步解释下「皂基」是什么。
【油脂经过皂化反应后,去掉了甘油成分,剩下的东西叫做皂胶,这个时候 用盐加水调整,使皂基和不纯物质分离,上层的就是皂基(一般用作工业制皂或 皂粒使用,还会加入工业酒精以作杀菌之用),下层的叫皂脚(主要用于工业使 用)。】
用这种方法,一小时内可完成制皂,并且皂立即可以使用。因为皂基是已经 皂化完成的皂,本身就可以使用,所以做好的成品当然也可以马上使用。
不过,这种做法制造的皂,不含甘油,还加了酒精,所用油脂(主要是棕榈油和 椰子油,其中椰子油的发泡性虽好,但洗完之后皮肤会感觉很涩)也不适合用于 皮肤清洁。若用于洗衣服还挺好,因为椰子油的洗涤效果还是不错的。
这种做法完成后的成品称为「融化再制皂」或英文缩写「MP皂」。此外, 由于大部份是透明的,所以也称为「透明皂」。
优点:过程简单,不需要接触碱性物质,儿童亦可参与;可制作的造型很 多;可重复加热熔化,不怕材料浪费;制作周期较短。
缺点:透明皂基不含甘油且含有酒精成分,不适合部分敏感肌肤使用,而 且起泡度不够。
(四)、再生法/Rebatching (市面上较不常见)
如果对冷制皂成品不满意或想塑成另一种形状,那可以将冷制皂刨丝加水或 牛奶加热融化、重新塑模。其操作时间为数小时,完成后需放置晾干,有时需达 3周以上。
优点:可完全掌握所使用的材料,能量身订做所需要的皂;较能保留添加
物的营养成分、颜色及香味。
缺点:晾干的时间较长;不易控制成品的质地。
二、手工皂的油脂介绍
皂的特性和质感很大一部分是由油脂决定的。
说到油脂,首先提一下拉丝的概念。其实一个皂的拉丝能力如果强大还真能 俘虏不少的心,因为看起来着实很诱人!而拉丝厉害就意味着质量好吗?这倒不 一定,虽然大牌子「神秘卡米拉」手工皂宣传的一个大卖点是拉丝能力特别强大, 但笔者认为这只是噱头,并非质量好的实质,因为他家的皂论成分论做工还真得 是属于上流阶层。也不知道是否受这个牌子的影响,拉丝效果还真得引来了不少 跟风者。
实际上,拉丝也并没什么可神秘的,是否拉丝讲究的是油脂。有些人以为软 油容易拉丝,其实并非这么回事儿,而是油酸含量高的油容易拉丝,例如橄榄油, 茶花油,都是油酸比例在80-90%左右,非常容易拉丝。但如果是亚油酸或者亚 麻酸含量高的油,虽然也是软油,而且比油酸还要软,却不怎么容易拉丝,如鳄 梨油,榛果油,坚果油等都很少拉丝。
油的“软硬”是指油脂中所含脂肪酸的饱和程度。一种油中,饱脂肪酸含量高, 成为硬油,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成为软油。不饱和脂肪酸又分为单不饱和和 多不饱和。油酸,也即橄榄油,茶花油所含最高的那种脂肪酸,是单不饱和脂肪 酸,而亚油酸和亚麻酸是多不饱和脂肪酸。所以榛果油,玫瑰果油,亚麻油,澳 洲胡桃油,月见草油等油脂则比橄榄油、茶花油更加的“软”。
一般情况下,软油提供清爽、保湿等功能,成皂较软,具有起泡力,如一 般的液态油品;而硬油则提供滋润的功效,也提供皂体硬度,起泡力不高,如棕 桐油、脂类、动物油、白油等,但也有例外,如椰子油的起泡力却是主力大将。
而如何区分硬油和软油呢?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用肉眼观察,在常温下看其是 固态还是液态。一般情况下,固态为硬油,液态为软油,但要注意的是属于硬油 的椰子油和棕榈油只是在秋冬气温较低时呈固状。
椰子油一硬油Coconut Oil
清洁力强、泡沫粗且多,成皂非常硬。添加比例如果过高容易造成皮肤干涩,但 只要控制在适当范围,对于皂的起泡性与硬度有绝佳的帮助,可说是做皂必备的 基本油之一。由于具绝佳清洁力,家事皂常以100%的纯椰子油制作。虽然椰子 油为液态,但室温低于约20摄氏度会凝结成固态。
可以说是做手工皂不可缺少的油脂之一。富含饱和脂肪酸,可以做出洗净力很强,泡沫很多, 颜色雪白,质地很硬的皂。非常适合硬水地区使用。但是洗净力很强的皂难免会让皮肤感觉 干涩,所以使用份量不宜过高,建议用量是20%—30%左右。
椰子油属于硬油的一种,秋冬气温下降时就会呈现固态,如果你买的是大桶装,冬季来临以 前,最好先将他们分装到可以微波处理的瓶子里,便于制作时取用。
棕榈油一硬油Palm Oil
棕榈油亦是手工皂必备的油脂之一,可做出对皮肤温和、清洁力好又坚硬、 厚实的香皂,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