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山东大学药学院焦波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和(或)胰岛素作用的缺陷,引起糖、蛋白质、脂肪、水及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
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共同特征,久病引起多系统损害。不仅引起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感染等急性并发症,而且还可引起冠心病、脑血管疾病、肢端坏疽、失明、尿毒症以及神经病变等严重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糖尿病类型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
特异型糖尿病
一、药物治疗
二、饮食治疗和运动疗法
(一)促进胰岛素分泌剂(促泌剂)
(二)双胍类
(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四)胰岛素增敏剂
(五)胰岛素
对正常人和糖尿病人都有效,但对胰岛功能丧失或胰腺切除者无效,30%胰腺功能。
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 K+通道阻断剂
磺酰脲类与胰岛B细胞表面磺酰脲受体结合,使与之相偶联的ATP敏感性K+通道阻滞,膜去极化而使电压敏感性Ca2+通道开放,Ca2+内流而引起胰岛素释放。
1 . 磺脲类
(一)促进胰岛素分泌剂(促泌剂)
胰外作用
增加外周组织靶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增强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亲和力,从而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加强了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促进糖原合成酶的活性,使糖原合成增加;
减少蛋白激酶活性,抑制肝糖异生,并抑制肝糖原分解,减少肝糖输出。
甲苯磺丁脲(D860)
氯磺丙脲
格列苯脲( 优降糖)
格列吡嗪( 美必达)
格列齐特( 达美康)
格列美脲
格列奎酮(糖适平)
作用较第一代强,降糖作用维持时间达24h。但这种长时间的降糖作用极有可能导致低血糖
作用强,起效快,维持时间较短(8-10h),低血糖可能性小。
格列美脲降糖作用比甲苯磺丁脲强400倍,较格列本脲强2倍,每日服用1次即可控制24小时血糖,
应用
单用饮食治疗不能控制,胰岛功能尚存的2型糖尿病
原发性失效大约10%的糖尿病患者在开始使用磺脲药物治疗时血糖不能控制。
继发性失效有些患者在初始治疗时反应良好,但经过1~3年后疗效减弱或消失,服用足量的磺脲类药物后血糖仍然控制不佳。
继发性失效主要原因为β细胞功能逐渐恶化和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抵抗不能缓解。联合用药,如与双胍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合用可以降低继发性失效的发生率。。
2型DM患者的β细胞功能随时间而衰减,对于临床诊断超过10年的2型DM患者疗效相对较差。由于β细胞功能的逐渐衰竭,单独使用任何一种磺脲类药物治疗都不能完全有效,应联合应用胰岛素和其他类型的口服降糖药物(包括噻唑烷二酮类,α-糖苷酶抑制剂和二甲双胍)。
当β细胞功能下降到胰岛素分泌很少或丧失时,磺脲类药物将不再有效,应该停用磺脲类药物,换用外源性胰岛素治疗。
不良反应
、饮食不配合、使用长效制剂或同时应用增强磺脲类降糖作用的药物有关,尤其多见于肝、肾功能不全和老年患者,格列本脲明显。
、呕吐、胃痛、厌食和腹泻,多与剂量有关,减少剂量或继续服药可消失。
、光敏性皮炎,少数病人可出现胆汁郁积性黄疽、肝损害或粒细胞减少等,
应注意定期检查肝功能和血象。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停药,并积极给予相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