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SDJ 279-90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热工外表及操纵装置篇
SDJ 279-90
主编部门:能源部差不多建设司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
施行日期:1990年12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
关于颁发《电力建设源部件之间的距离应大于管道外径, 但不得小于2 00mm。当压力取源部件和测温元件在同一管段上邻近装设时,按介质流向 前者应在后者的上 游。
取源部件及敏锐元件应安装在便于爱护与检修的地点,若 安装在高空处,则应装设修理平台。
对中、高压取压装置,应采纳取压短管。
除锅炉烟、风外,其他介质的取压和取样管路上应按照被 测介质参数装设取源阀门。取源阀门应尽量靠近测点和便于操作,并固定 牢固,还应采取能补偿主设备热态位移的措施。取源阀门前不宜采纳卡套 式接头。
取源阀门及其往常的管路应参加主设备的严密性试验。
取源部件或敏锐元件安装后,应有标明设计编号、名称及 用途的标志牌。
严禁在蒸汽管道的监察管段上开孔和安装取源部件。
第二节温 度
测温元件应装在测量值能代表被测介质温度的地点,不得 装在管道和设备的死角处。
。
热电偶或热电阻装在隐藏处时,其接线端应引至便于检修 处。
其参数的要求。
测温元件的插座及爱护套管应在水压试验前安装。
采纳螺纹固定的测温元件,安装前应检查插座丝扣和清除 内部氧化层,并在丝扣上涂擦防锈或防卡涩的涂料。测温元件与插座之间 应装垫片,并保证接触面严密连接。若插座全部在保温层内,则应从插座 端面起向外选用松软材料保温。
水平安装的测温元件,若插入深度大于 1m,应有防止爱护 套管弯曲的措施。
煤粉管道上安装的测温元件,应装有可拆卸的爱护罩,以 防元件磨损。
在直径为76mm以下的管道上安装测温元件时,如无小型 温度计,应采纳装扩大管的方法。
, 可在弯头处沿管道中心线迎着介质流向插入。
玻璃温度计和双金属温度计应装在便于监视和不易受机械 碰伤的地点。为使传热良好,玻璃温度计爱护管内填充物的高度以盖住温 包为限。双金属温度计的感温元件必须全部浸入被测介质中。
压力式温度计的温包必须全部浸入被测介质中。毛细管的 敷设应有爱护措施,其弯曲半径应不小于50mm。周围温度变化剧烈时,应 采取隔热措施。
插入式热电偶和热电阻的套管,其插入被测介质的有效深 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高温高压(主)蒸汽管道的公称通径等于或小于 250mm时,插 入深度宜为70mm;公称通径大于250mm时,插入深度宜为100mm。
二、一样流体介质管道的外径等于或小于 500mm时,插入深度宣
为管道外径的1/2;外径大于500mm时,插入深度宜为300mm。
三、烟、风及风粉混合物介质管道,插入深度宜为管道外径的1/3〜 1/2。
四、回油管道上测温元件的测量端,必须全部浸入被测介质中。
安装热套式热电偶时,应使其三角锥面完全紧固地支撑于 管孔内壁并与管道垂直。
测量锅炉过热器、再热器管壁温度的热电偶,其测量端宜 装在离顶棚管上面100mm内的垂直管段上。当锅炉结构不承诺时,可适当 上移,但装于同一过热器或再热器上的各测点的标高应一致。焊接工作应 在水压试验前进行。
测量金属温度的热电偶,其测量端应紧贴被测表面且接触 良好,并一起加以保温。
汽轮机内缸的测温元件应安装牢固,紧固件应锁住,引出 处不得渗漏。
测量粉仓煤粉温度的测温元件,宜从粉仓顶部垂直插入并 采取加固措施,其插入深度宜分上、中、下三种,可测量不同断面的煤粉 温度。
安装在高温高压汽水管道上的测温元件,应与管道中心线 垂直。
第三节压 力
:
一、测量管道压力的测点,应当设置在流速稳固的直管段上;
二、,应尽量减少液柱引起的附加误差;
三、锅炉各一次风管或二次风管的压力测点至燃烧器之间的管道 阻力应相等;
四、汽轮机润滑油压测点应选择在油管路末段压力较低处。
水平或倾斜管道上压力测点的安装方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测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