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土地利用规划3
二、小城镇体系布局应考虑的因素
要有利于工农业生产,方便于生活
要考虑小城镇的交通条件
珍惜土地,节约用地
居民点的分布要均衡
要考虑建设条件的可能
三、小城镇体系布局的方法和步骤
(一)搜集资料
居住用地的分布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集中布置,且在用地范围内无自然或人为的障碍,组织用地时,常采用这种布置方式。
另一种是分散布置,即当用地受到自然条件限制,或因居民点的工业和交通设施等的分布需要,或因农业良田的保护需要等,需将用地采用分散布置的方式。
(四)公共设施用地的规划布置
公共设施是为居民提供社会服务的各种行业的机构和设施的总称。它与居民生活和工作有着多方面的密切联系,公共设施网点的内容和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居民点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其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居民的使用和经济的繁荣及今后的合理发展。
公共设施的分布不是孤立的,它们与居民生活紧密相关,各类公共设施都要有合理的服务半径;公共设施是人流、车流集散的地方,要从其使用性质和交通状况,结合居民点道路系统一并安排;公共设施种类很多,而且建筑的形体和立面也比较丰富多彩,可以通过不同的公共建筑和其它建筑的协调处理与布置,利用地形等其它条件,组织街景与景点,创造具有地方风貌的景观;公共设施的布置要充分利用原有基础。
第三篇 土地利用内部规划第二章 道路交通规划第一节 概述
一、道路交通规划的意义
道路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现代
工业 的先驱”。
二、道路交通特征
(一)交通流的相互交叉
(二)交通流向及流量的不稳定性
(三)道路交通需要很多附属设施和管理设施
(四)道路交通的速度、流量及密度的关系
1、速度与密度的关系
其关系是直线关系,直线公式为:
V=a-bk
式中a、b为常数,当k=0时,V值为理论最高速度,即畅行速度Vt 。
2、交通流量和密度的关系
交通流量和密度的关系为一抛物线形状,且两端为零。
3、速度与流量的关系
速度与流量成抛物线关系,在最高速度时,其流量为零,当密度等于阻塞密度时,速度、流量也均为零;只有当一定速度 Vm时 (既临界速度),才会得到Qm的峰值C,也就是最大流量。
三、道路上的通行能力
道路上的通行能力,是指一条道路在交通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最大交通量
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是道路条件和交通条件。
第三篇 土地利用内部规划第二章 道路交通规划第二节 交通规划
一、道路交通规划的调查工作
交通现状调查内容包括运输方式的种类,主要交通线的分布,区内外各主要交通点之间的距离及客货交通数量、运输量、交通工具种类、客运项目等,并将结果分别编制成各种调查表。其调查方法可采用起讫点调查。
起讫点调查又称OD调查(Origin Destination Survey)
OD调查的方法有很多,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客流调查常用家访调查法,货源调查常用发(收)表调查法,此外还有路边询问调查、工作出行调查、运输集散点调查、公交线路调查等方法。
二、远景交通量的预测
(一)远景交通量的预测方法
交通量的预测方法最常用的是回归模型预测。设交通量是社会的一部分,在各种因素影响的某一均衡状态下,有实际交通需要量时,用函数来表示交通量和人口或各种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并用统计方法将其定量化,求出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得到预测未来交通量的计算方法。
(二)远景交通量预测程序
1、根据起讫点调查表(OD表),分析计算现时发生交通量与现时人口和各种经济指标、土地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
2、根据远景人口、各种经济指标、土地利用的数值来推算远景的交通发生量。
3、根据起讫点调查所得出的出行特点,分析交通量在各地分布的比率,并以此推算远景的分布交通量。
4、推算远景分配交通量,即根据运输对象和交通特点,确定各种运输线路的交通量。
三、交通运输结构的确定
(一)各种运输工具的经济运距和服务范围
常见的几种交通手段的运输速度为:自行车12公里/小时,摩托车18公里/小时,在汽车专用道路上为36公里/小时,公共汽车、无轨电车为12公里/小时,载重汽车为15-50公里/小时,火车为30-50公里/小时,直升飞机为125公里/小时,螺旋桨飞机为115公里/小时,喷气式飞机为12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