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2014年最低收购价小麦
收储直属库检验骨干培训
讲解人:袁小平
2
一、201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质量要求。 二、《关于执行粮油国家标准有关问题的规定》(国粮发[2010]178号)中有关粮油收购问题。 包括虫蚀粒、病斑粒、破损粒、生芽粒和
生霉粒。
3 术语和定义
虫蚀粒:被虫蛀蚀,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检验注意要点:
①应特别注意是否伤及胚或胚乳,未伤及胚或胚乳的籽粒归属为完善粒。
②应细致观察粒面是否有细小蛀孔,以免漏检。
被虫蛀蚀且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被虫蛀蚀且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3 术语和定义
病斑粒:粒面带有病斑,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粒面带有病斑且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粒面带有病斑且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3 术语和定义
在标准中把黑胚粒和赤霉病粒归属于病斑粒。
黑胚粒:籽粒胚部呈深褐色或黑色,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籽粒胚部呈深褐色或黑色并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籽粒胚部呈深褐色或黑色并伤及胚乳
检验注意要点:
深褐色或黑色斑块可能发生在籽粒任何部位,但常出现在胚部和麦沟处。不论斑块在何处,斑块明显并伤及胚或胚乳的都应归属黑胚粒。
黑胚粒局部
3 术语和定义
赤霉病粒:籽粒皱缩,呆白,有的粒面呈紫色,或有明显的
粉红色霉状物,间有黑色子囊壳。
籽粒皱缩,呆白,粒面有明显粉红色霉状物 籽粒皱缩,呆白,粒面呈紫色,间有黑色子囊壳
检验注意要点:
籽粒皱缩,呆白在实际鉴别中按呆白并皱缩掌握。
赤霉病粒是小麦感染了禾谷镰孢霉引起的,其毒性较大,主要是在种植期间感染真菌引起的,因此仍将其归属于病斑粒中,由不完善粒总量控制,而其安全性由卫生标准控制。所以在新标准中没有单独列项进行限量控制。
3 术语和定义
破损粒:压扁、破碎,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破碎并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压扁并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检验注意要点:
籽粒有裂纹未伤及胚或胚乳的不属于破损粒。
3 术语和定义
生芽粒:芽或幼根虽未突破种皮但胚部种皮已破裂或明显隆起且与胚
分离的颗粒,或芽或幼根突破种皮不超过本颗粒长度的颗粒。
种皮已破裂
检验要点:
应注意观察发芽
的痕迹,以免
漏检芽已经断落
的籽粒。
种皮隆起且与胚分离
芽已突破种皮
芽或幼根明显隆起且与胚分离(局部)
生霉粒:粒面生霉的颗粒。
3 术语和定义
粒面生霉的颗粒 粒面生霉的颗粒(局部)
检验注意要点:
肉眼可见粒面生霉且未伤及胚和胚乳的
籽粒,才归属于生霉粒。
我国粮食卫生标准(GB 2715-2005)中的霉变粒是指粒面明显生霉并伤及胚和胚乳(子叶)、无食用价值的颗粒,%。应归属杂质。
生霉粒是粒面生霉的颗粒,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颗粒。霉变粒是生霉粒进一步恶化的结果,二者有着必然的联系,但受损害程度不同,因此,此次修订将原标准中的“霉变粒”改为“生霉粒”。
实际上还有一种粒面明显生霉并伤及胚和胚乳(子叶)有食用价值或无食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颗粒, 应归属生霉粒。
①病斑粒、黑胚粒须进行剖粒检验。
②虫蚀粒、芽已断落的生芽粒不能准确鉴别时应进行剖粒检验。
③鉴别胚部种皮隆起是否与胚分离,可用镊子按压隆起部位,若胚部有空洞感,则判定为生芽粒。
不完善粒检验注意要点
杂质:除小麦粒以外的其他物质,包括筛下物、无机杂质和有机杂质。
筛下物:。
3 术语和定义
无机杂质:砂石、煤渣、砖瓦块、泥土等矿物质及其他无机杂质。
3 术语和定义
有机杂质:无使用价值的小麦,异种粮粒及其他有机类物质。
注:常见无使用价值的小麦有:霉变小麦、生芽粒中芽超过本颗粒长度的小麦、
线虫病小麦、腥黑穗病小麦等颗粒。
3 术语和定义
粒面明显生霉并严重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胚乳全部变色变质的颗粒
胚乳皱缩变质的颗粒
生芽粒中芽超过本颗粒长度的小麦颗粒
检验注意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