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村一论文
2
马跑泉镇团庄村村家庭养老方式探究
摘要: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但同时也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冲击和严峻的挑战。尊重和关爱老年人,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老有所养”民的主要收入仍然是以耕农为主,仍然是以家庭为主要的社会生产单位。这种以家庭为主要社会生产单位的生产模式,决定了当人们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时,没有任何积累和收入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只能将自己拥有的生产资料和长期劳动积累起来的耕作经验传授给自己的子辈,以此来获得必要的生活资料,即“养儿防老”,家庭就成了养老的主要经济来源。
(二)传统的孝道思想是团庄村家庭养老的文化根源
在任何年代里,老人的赡养不仅是由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决定,而且还受到建立在这种生产力基础上的赡养观念的制约。尊老爱幼、养老扶小等有中国特色的“孝文化”是在华夏数千年历史中孕育、诞生和固化起来的,是中国传统家庭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并在中国传统家庭中起着规范和约束的作用。儒家认为:“孝为百行之冠、众善之始,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德之本也。”所以儒家立教以孝为起点,“孝字上半部为老,下半部为子,有老人扶子之义。”在特定意义上,孝即“善事父母”,是子女对亲辈的道德义务,是个人对待父母和家庭长辈的道德准则和规范。敬老、爱老、养老、送老的伦理观念便扎根于家庭,风行于社会,成为人们所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直到近代这种观念仍然深深的扎根于社会中,因为以家庭作为社会生产单位模式的小农经济并未完全解体。因此,家庭养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4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家庭养老方式的合理构建
虽然许多地方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已开始逐步探索多元化,多渠道为特点的养老模式。但是由于目前我的限制,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之前,家庭养老在农村养老中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是中华民族优良美德在孝道文化中的具体体现,在我国几千年的敬老爱老养老历史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是非常好的养老经验,也是适应当前社会养老发展滞后现状,确保“老有所养”的一种有效供养方式,我们在还没有建立起能够完全取代家庭养老的农村养老模式的情况下,我们应该要充分发挥其作用。
(一)加强伦理道德教育,鼓励和支持农村家庭养老尽管家庭的“养儿防老”在将来履行养老保障方面功能有所弱化的趋势,但它还毕竟还是中国比较稳固的可靠老年人养老途径。家庭养老模式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家庭成员共同承担责任,这既是一种养老模式,更是一种文化模式,因而具有长期的稳定性。从历史上来说,日本、韩国、朝鲜、越南都周边国家都曾受到过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其中儒家的“孝第”观念在这些国家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中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养老保障新体系时,家庭的养老功能仍是基础性的,它能为其他养老方式的推行创造前提。我们要进行广泛、深入和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爱、爱老、养老的传统美德,构筑起新型的道德伦理规范,鼓励社会成员以及家庭和家庭成员自觉尊老敬老,履行照料护理老年人的义务,提倡注入时代精神的“孝道”文化,鼓励子女自觉履行。其他家庭成员自觉实施“六多”行动,“多回家看看、多打电话问候、多陪老人聊聊、多给老人方便、多带老人出门、多给老人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