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初二语文上册诗词
初二语文上册诗词 1
初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唐朝〕
天街毛毛雨润如酥 (s ū) ,草色遥看近却无。
天街:京城街道。润如酥:细腻如酥。酥,动物的油,这里犹且从师而问焉 ; 今之大家,其下贤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 (y ú) 益愚。贤人之所认为圣,愚人之所以
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d òu) 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 (d òu) 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 (f ǒu) 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 (yu è) 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医生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
与彼年相若也,道相像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 !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可以
及,其可怪也欤 !
师道:从师的传统。即上文所说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出人:高出一般人。犹且:尚且。大家:一般人,一般人。下:不如,名作动。耻学于师: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耻,以 为耻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所以贤人更为圣明,愚人更为愚笨。益,更为、更加。于
其身:关于他自己。身,自己、自己。惑矣: ( 真是 ) 糊涂啊 ! 彼童子之师:那些教儿童子的 ( 启发 ) 老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d òu) :教给
他书, ( 帮助他 ) 学习此中的词句。之,指童子。习,使 学习。其,指书。句读,也叫句逗,先人指文辞休止和停留处。文辞意尽处为句,语意未尽而须停留处为读 ( 逗) 。古代书本上没有标点,老师教课童念书时要进行句读的教课。句读之不知:不知断句风逗。与下文“惑之不解”构造同样。之,提宾标记。或师焉,或不焉:
有的 ( 指“句读之不知”这样的小事 ) 从师,有的 ( 指“惑之不解”这样的大事 ) 不从师。不,通“否”。小学而大遗:学了小的 ( 指“句读之不知” ) 却丢了大的 ( 指“惑之不解” ) 。遗,抛弃,放弃。巫医:古时巫、医不分,指以看病和降神祷告为职业的人。百工:各样手
艺。相师:辞他人为师。族:类。曰师曰弟子云者:提及老师、弟子的时候。年相若:年纪邻近。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觉羞愧,以高官为师就近乎谄谀。足,可,够得上。盛,高大。谀,谄谀。复:恢复。君子:即上文的“士医生之族”。不齿:不屑与之同列,即看不起。或作“鄙之”。乃:竟,居然。其可怪也欤:莫非值得奇异吗。其,莫非,表反问。欤,语气词,表叹息。
贤人无常师。孔子师郯 (t án) 子、苌 (ch áng) 弘、师襄、老聃 (d ān)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用不如师,师不用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贤人无常师:贤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常,固定的。郯子:春秋时郯国 ( 今山东省郯城县境 ) 的国君,相传孔子曾向他讨教官职。苌弘:东周敬王时候的医生,相传孔子曾向他讨教古乐。师襄:春秋时鲁
国的乐官,名襄,相传孔子曾向他学琴。老聃:即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时楚国人,思想家,道家学派首创人。相传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