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混凝土浇筑和振捣一般要求
本工程分区流水施工,每一流水段内混凝土连续浇筑,如必须间歇,间歇
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浇筑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分层离析,混凝土由料斗、泵管内卸出时,其
自由倾浇高度不得超过 2m,超过时采用串筒或斜槽下落,混凝土浇筑时不得直
接冲击模板。
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底部先填以 30 ㎜~50 ㎜厚的同配合比去石子砂
浆。
浇筑混凝土时设专人看模,经常观看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
洞的情况,当发生变形移位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
使用 30 棒或 50 棒插入式振捣棒要快插慢拔,插点呈梅花形布置,按顺序
进行,不得遗漏。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 倍(50 棒应为
㎝,取 50 ㎝;30 棒应为 ㎝取 40 ㎝)。振捣上一层时插入下一层混凝土 5
㎝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能够覆盖
塑料已振实部分的边沿。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及不出现气泡、下沉
为宜。
2、垫层混凝土浇筑
基坑开挖后,应按照有关地基规范与设计要求对地基进行检查验收。检查
验收后,引放水池各部轴线控制桩与垫层模板外边线。
垫层混凝土表面高程与平整度的精度影响到上部结构的质量水平。为使垫
层混凝土表面调和控制在标准(允许偏差±10mm)以内,双向间距 5m 设置水平
控制桩,以严格控制垫层顶标高。
混凝土垫层采用由南向北循环浇注的顺序进行浇注,每次循环浇注宽度为
3—5m。
混凝土垫层采用插入式振捣棒平拖振捣,振点间距不大于 倍作用半径。
3、底板混凝土浇筑
底板商品混凝土标号C35,坍落度150㎜~180㎜,要求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并掺入 HEA 型高效抗裂防水剂/引气剂,以保证底板混凝土的各性能指标。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砼罐车运输,汽车泵浇筑,为保证底板整体性,混凝
土一次连续浇筑完毕,不留垂直施工缝。
池底及上翻池壁混凝土浇筑时,从厚向薄、从池壁/后浇带处向中心处、按
3m 左右的径向宽度,沿池壁顺序布料,泵送混凝土直接入模。曝气池基础底板厚为 和 ,根据设计图纸后浇带留置位置分区进
行浇筑。除不能加以控制的自由流动外,基本上一次布料到标高。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尽量减少间歇时间。浇筑段接茬间歇时间,当气
温小于 25℃时,不超过 3h,气温大于或等于 25℃时,不应超过 。
底板及上翻池壁混凝土均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时应快插慢拔,底
板混凝土振捣时振点双向间距为振捣棒作用半径的 倍(约 40cm),振上翻
池壁内混凝土时沿止水带钢板两侧下棒,振点间距为40cm。混凝土振捣时间以
混凝土表面不再下沉;表面泛浆且不再冒出气泡为宜,但不得过振,以避免导
致混凝土离析。吊模内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 5cm。
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不得直接触动模板、钢筋、止水带及预埋管件,以防
其移位变形。要求边振捣边排出泌水,并在初凝前 1h~2h 用木抹子抹平,以消
除早期有可能产生的收缩裂缝。
为避免上翻池壁表面出现较多气泡,上翻池壁部分的混凝土浇筑应在底板
平面混凝土浇筑 30min 后进行。浇筑时,在钢板止水带两侧均匀下灰,尤其是
到钢板止水带段,不得只在一边下灰,以避免引起钢板止水带偏斜,造成两侧
混凝土厚度不均。
上翻池壁部分的混凝土应采取二次振捣(即在吊模内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
20~30 分钟后对其进行二次振捣,二次振捣时振捣棒一次性插入底部后随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