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回味清明粑.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回味清明粑.doc

上传人:好用文档 2022/7/29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回味清明粑.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回味清明粑
江义高 那天偕妻去远郊看桃花,见桃树下长着一簇簇郁郁葱葱的清明菜。妻说,多好的清明菜哟,我们掐点回去做清明粑吃。我说,你想得出来,现在奶油面包吃起都觉乏味。谁还吃那玩意儿?妻听后意味深长地一笑,说,不吃情有可原,但不能回味清明粑
江义高 那天偕妻去远郊看桃花,见桃树下长着一簇簇郁郁葱葱的清明菜。妻说,多好的清明菜哟,我们掐点回去做清明粑吃。我说,你想得出来,现在奶油面包吃起都觉乏味。谁还吃那玩意儿?妻听后意味深长地一笑,说,不吃情有可原,但不能忘本!说罢神秘兮兮地瞪了我一眼,蹲下身掐起来。――刹那间我顿悟了,40多年前的往事蓦然浮现了出来……
1963年,令人心惊胆战的灾荒虽然过去了,可粮食依然奇缺。那年我14岁,读初中一年级。我家住在重庆郊区一个叫井口的小镇上。父亲被单位派去办农场搞“生产自救”了,家里就母亲、弟弟和我。我们一家在母亲所在的运输队的食堂搭伙。为了防止大家“超前消费”,单位领导把每人每月的粮食定量分解到每天每顿,并严格照此取食。比如我,每月32斤,分解下来就是每天早上3两、中午4两、晚上3两。搭伙的人每人持一张饭卡,每吃一顿,就用剪刀从卡上把相应的数字剪下,以保证每顿都有饭吃而不至断粮。现在看来,当时的粮食定量数额并不少,但除每月一斤盐巴外,其他副食几乎为零,净巴巴地吃那点粮食,实在是难以果腹。
这年4月中旬,最可怕的事发生了。母亲不知怎么把她那张饭卡搞丢了!急得她一面请小组同事作证,一面向领导作检查。承认错误,请领导谅解,补发下半个月的饭卡。然而母亲跑了不少的路,流了不少的泪,却毫无结果。亲戚朋友也无力相助。我们一家三口只好吃我和弟弟饭卡上的定量粮了。我和弟弟都是长身体的年龄,母亲是干体力劳动的,一个个食量都很大,那点定量粮连半饱都难维持。无奈,我们只得到嘉陵江对岸的大竹林镇(当时属江北县管辖)的黑市上去买牛皮菜,把从食堂领回的“罐罐饭”和着牛皮菜煮成稀饭充饥。我虽年纪不大,却很懂事,知道母亲体力消耗大,每顿都尽可能地少吃,让母亲能够吃饱。而母亲又“顾”我和弟弟,宁肯自己受饿,也不愿意多吃一口,以至常常出现锅里的牛皮菜稀饭有“剩余”的现象。我和母亲对此都心照不宣。唯不谙世事、年仅7岁的弟弟向邻居夸耀说,我妈妈的饭卡丢失了后,家里的饭还吃不完了呢!弄得我和母亲哭笑不得。
靠吃牛皮菜稀饭充饥苦苦熬过了十来天后,我饿得实在受不了了。每到上午第三节课时就感到头晕,浑身无力。有天上午,我头晕得连教室都不敢出。第四节课铃声响后,我难受得闭上眼趴在了桌上。过了一会儿,我听到同桌的小君――一个文静漂亮的女生――低沉的声音,吃清明粑!我睁开眼,看到小君把一坨用纸包着的东西悄悄递了过来。我愣住了,不知所措。小君轻声说,这是清明粑,快吃……说着,用手撕开了包在上面的纸,一团黑乎乎、软兮兮的食物呈现在我的眼前。我不顾一切地接过来就往嘴里塞。她说,慢点。当心噎着。说着还伸手把粘在我嘴角边的纸屑取掉……
第二天上午第四节课时,小君又悄悄把用纸包着的清明粑递了过来。这次她没有说话,只“嗯”。我脸一红,接下来又上演了昨天吃清明粑的那一幕,只是动作斯文了些。第三天,当小君再次递过清明粑时,我才掰开来看,发现这“清明粑”是由面粉、清明菜、芭蕉头、豆腐渣等做的,可吃起来却是那样香、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