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疫情防控人员防暑降温工作指南(2022 )
一、高温危害及临床表现 二、切实落实防暑降温措施 三、科学处置高温中暑
为做好疫情防控人员防暑降温劳动保护工作,切实保护劳动者职业 健康权益,防范高温中暑事件发生,保障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根据心、头晕、心率明显增加、低血压、少尿,体温常升高但不超过40℃, 可伴有眩晕、晕厥,局部患者早期仅出现体温升高。实验室检查可见血 细胞比容增高、高钠血症、氮质血症。
.热射病。在高温作业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或体力活动,出现以体 温明显增高及意识障碍为主的临床表现,表现为皮肤干热,无汗,体温 高达4(rc及以上,谗妄、昏迷等;可伴有全身性癫痫样发作、横纹肌溶 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二、切实落实防暑降温措施
(一)合理安排工作岗位。
各级部门应根据疫情防控人员的身体情况,合理安排疫情防控人员 作业岗位。对于患有心、脑血管性疾病、慢性肾炎、呼吸系统、中枢神 经系统疾病、未控制的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及 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员,不应安排高温作业或高温天 气作业。不得安排怀孕的疫情防控人员在35七以上高温天气期间从事室 外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七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对于身体不适宜继续从 事高温作业或高温天气作业的疫情防控人员,应当及时调整作业岗位。
(二)科学安排作业时间。
各级部门应根据高温天气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合理安排核酸采 样及疫苗接种时间,并加强高温工作场所中暑防控指导。高温天气时尽 量避开日光强烈、气温较高的时段工作(如11时〜15时),选择早晚温 度相对较低时段开展工作。加强高温工作场所、高温天气户外疫情防控 人员轮换休息,降低劳动强度、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高温环境下缩 短到2小时以内)。
(三)改善工作环境。
各级部门应合理选择户外核酸检测等工作场所地点,高温工作场所或高温天气户外工作场所配备必要的通风或降温设备设施,如防晒遮阳 棚、移动式送风风扇、喷雾风扇或固定式空气淋浴设备等。工作场所附 近应设置休息室,休息室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并配备必需的防暑降温 设施或用品。
(四)加强高温作业个体防护。
各级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为疫情防控人员提供防护服内可穿戴的风 冷马甲、散热背心等个人防护用品。疫情防控人员防护服内穿戴的衣物 应尽可能宽松吸汗。
(五)配备防暑饮料及急救物品。
各级部门应为疫情防控人员提供防暑降温饮品、食品,如糖盐水、 盐茶水、含盐清凉饮料(含盐量0. 1%〜%、水温8T〜12。(2为宜)、绿 豆汤等。高温工作场所或可能出现高温天气的作业现场,应配备急救药 品和物品,如仁丹、十滴水、着香正气水、清凉油、无极丹、避瘟散、 生理盐水等防暑药品,以及冷水、冰块或化学冰袋、冰水毛巾等降温用 品O
(六)倡导疫情防控人员科学饮食。
各级部门应倡导疫情防控人员高温作业或高温天气作业期间科学饮 食。减少高脂饮食,增加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等的食品摄入,如蛋、 奶、蔬菜和水果等,控制高糖、酒精饮料饮用和冰镇品食用。严禁空腹 上岗,注意补充水盐,忌缺水作业,工作前适量补充水、盐及矿物质, 以含盐凉白开水、盐茶水为宜。
(七)加强防暑降温宣传教育。
各级疫情防控组织部门要加大对疫情防控人员高温作业或高温天气 作业危害及其防护措施的宣传培训力度,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