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国外近10年网络成瘾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国外近10年网络成瘾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doc

上传人:焦大 2022/7/30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国外近10年网络成瘾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国外近10年网络成瘾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隆舟 摘要:网络已成为现代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之出现的网络成瘾现象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网络成瘾的成因机制问题。文章综述了国外近10年有关网络成瘾影响因素的主要发现,同时进行了总络本身并非成瘾的对象,它提供了一种社会互动的全新形式和权力。
(二)环境因素
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家庭环境中的成瘾者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Golub和Lingley在调查韩国网络成瘾现象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网瘾现象的出现和盛行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与一系列政治和社会的转变相伴随出现的,是现代韩国社会道德变迁的附属品。Park等人的研究发现,父母态度、亲子沟通、家庭亲密度、以及家庭暴力与网络成瘾现象显著相关。事实上,父母给予较多支持的青少年较少表现出负面和反社会行为,出现网瘾问题的可能性也更低,而当父母提供的关爱和支持不足时,他们表现出较低的心理成熟水平,更可能陷入网络的漩涡来逃避现实的家庭环境。
(三)个体因素
1、人格因素。有学者提出,人格是导致网络成瘾的基础性个体因素。Tsai等人的研究发现,在神经质和精神质上得分较高或者掩饰性得分较低的被试表现出较高的网络成瘾倾向。LeoSang-Min以韩国大学生为被试发现,网瘾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孤独、抑郁和强迫分数,并体验到了较高的人际脆弱感,进而对陌生人表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亲密需求。其他研究者也证实,网络成瘾者多具有以下人格特质:孤独、敏感、抑郁、低自尊、社会疏离感等等。
2、认知因素。Davis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提出认知-行为模型来解释网络成瘾的成因。他认为,非适应性认知(maladaptive-cognition)是导致网瘾的充分条件,先于且诱发了情感和行为症状。之后的研究者进一步指出,具有抑郁、社会焦虑、消极自我评价等认知风格的个体较易产生网络成瘾问题;而已具有网瘾症状的个体在冲突决策、行动控制等方面出现认知障碍的可能性也更高,这样反过来又加剧了个体的网瘾程度。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框架的研究者则强调网络自我效能感的作用,研究显示,使用者对网络的正面和负面期待与网瘾显著正相关,它们通过自我效能感来预测网瘾行为。
3、性别因素。网瘾群体中的性别差异现象一直是学者们的关注点。早期研究显示,男性网络成瘾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但过去几年间,以美国和韩国大学生为被试的调查结果均显示,网络使用的性别差异在逐渐缩小,随着年级的上升,女性使用者的人数也急剧增长。进一步研究显示,性别差异不仅与年级和研究方法有关,而且与特定的网瘾影响因素有关。Chih-Hung等人考察了网瘾与抑郁容忍度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间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网瘾者对抑郁和情绪不适的容忍度更高。他建议在鉴别网瘾者时应考虑抑郁容忍度因素,特别是对于男性网瘾者。
尽管以上研究考察了网络成瘾的各影响因素,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但还不足以揭示网络成瘾的成因和动力机制。
三、小结与展望
回顾西方过去十年间网络成瘾现象的研究成果,已取得的成绩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与网瘾对人们心理和行为方式的冲击和影响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未来的研究空间还很宽广,在概念界定和理论发展方面,网络成瘾究竟是冲动控制障碍还是应对机制的行为问题,亦或是认知偏差因素造成的,多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