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临床医学论文-三椎体与二椎体复位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比较
                  作者: 陈海波,郝定均,吴起宁,刘团江,贺宝荣
【关键词】  滑脱
[关键词] 滑脱; 内固定; 复位
[摘  要] 目的:对三椎体与二椎体两种复位固定法治疗腰椎滑脱症进行比较。方法:对我科从1998年3月至20005年5月应用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资料齐全者154例,应用三椎体复位固定法66例,二椎体复位固定法88例进行总结。结果:三椎体复位固定法66例其中Ⅰ度滑脱8例,7例复位好,1例复位差。Ⅱ度滑脱26例,23例复位好,3例差,Ⅲ度滑脱32例,28例复位好,4例复位差。二椎体复位固定法88例,其中Ⅰ度滑脱15例,12例复位好,3例复位差。Ⅱ度滑脱41例,27例复位好,14例复位差。Ⅲ度滑脱32例,16例复位好,16例复位差。结论:对于轻度及易复位性腰椎滑脱,从少固定椎体节段和节省患者费用方面讲,我们首选二椎体复位固定,对于Ⅲ度以上重度及难复位性腰椎滑脱,我们首选三椎体复位固定。
    腰椎滑脱常见原因有退变性和峡部裂性,发病率可达 6 %[1],手术治疗方法较多,包括椎板切除减压,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等。对单椎体滑脱,又分三椎体与二椎体复位固定法。我院从1998年3月至2005年5月应用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资料齐全者154例,应用三椎体复位固定法66例,二椎体复位固定法88例。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男67例,女87例;年龄27岁~73岁,平均44岁:L3/4滑脱7例,L4/5滑脱84例,L5/S1滑脱63例;Meyerding分级[2]:Ⅰ度滑脱23例,Ⅱ度滑脱67例,Ⅲ度滑脱64例;退变性滑脱45例,峡部裂性滑脱109例。下腰痛154例,下腰痛合并单或双下肢麻木或疼痛115例,间歇性跛行42例,大小便功能障碍31例。所有的病例按三椎体固定法和二椎体固定法分为A、B两组。A组66例,其中L3/4间隙5例,L4/5间隙36例,L5S1间隙25例。B组88例,其中L3/4间隙2例,L4/5间隙48例,L5S1间隙38例。
  内固定材料 
椎弓根钉系统应用国产RF系统24例,Steffee系统37例,德国蛇牌SOCON内固定装置19例,美国Sofamor公司的Tenor系统74例,国产RF,Steffee为不锈钢材料,SOCON和Tenor系统为钛合金材料。基本部件包括椎弓根螺钉、连接杆及横连接等。若行椎体间融合,需用融合器者,则应用美国Sofamor公司提供的腰椎体间融合器101例。A组采用的固定器为Steffee、SOCON和Tenor,B组采用的固定器为RF、Tenor。
  手术方法(以二椎体复位固定法为例) 
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俯卧位。以滑脱椎体为中心,作后正中切口,沿骨膜下剥离显露病变椎板及下方一个正常椎板,并显露两侧横突和关节突,在横突和关节突上制作粗糙面植骨床。分别在滑脱椎体两侧椎弓根内放入两枚提拉螺钉,下位椎体两侧椎弓根内放入两枚固定螺钉,用C形臂X线机透视螺钉位置满意后,行患椎全椎板切除,充分进行神经根减压并尽可能保留两侧关节突,用纵向连接杆连接两侧椎弓根钉,并应用上两枚提拉钉将滑脱椎体复位,并将椎间隙撑开,分别从两侧彻底切除椎间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