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2021感动中国人物叶嘉莹事迹心得感悟.doc

格式:doc   大小:37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感动中国人物叶嘉莹事迹心得感悟.doc

上传人:1294838662 2022/8/4 文件大小: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感动中国人物叶嘉莹事迹心得感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22
2021感动中国人物叶嘉莹事迹心得感悟
  范文参考网最近–独家原创 5 / 22
“弱德是我们儒家的传统,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是我在承受压抑之时坚持我的理想、我的持守,坚持而不改变。”
进而,追问“弱德之美”因何而生?乃是因为词人追求理想境界而受挫不得,曲笔叙说“难言之处”。面对压力,词人可以保持沉默,但却选择了用折笔言之——苏轼、辛弃疾、朱彝尊莫不如是,那是因为他们皆受内心生发的理想情怀、美好情感所驱使。从这个意义而言,“弱德之美”追求的是天池、蓬山、瑶台这样的诗意胜境,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是陈寅恪先生笔下“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境界。
研读《迦陵诗词稿》,我发现叶先生诗词中经常出现的五种意象:荷花、柔蚕、蓝鲸、鲲鹏、妙音鸟,皆能体现“弱德之美”的意蕴。
感动中国人物叶嘉莹事迹心得感悟(三)
走进叶老先生的诗词世界,盎然诗意,诗意人生,人生静逸。
叶嘉莹老先生以“吟诵”之情,引领我们走进了别有洞天的诗词天地。一诗一人生,一词一境界,令我感同身受的是吟诵中的意境感发之情。在我看来,叶嘉莹老先生所发声的一经一辞一诗一言一词一调,都是以自然之法为我们展开了别样的诗情画意。每一首诗词的背后都有属于它的标识符号,都有属于它的时代记忆。正如《孟子万章章句下》中所言:“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就是诗词背后作者的情感世界,叶老先生以吟诵诗词之意感发而生情,剖析诗词背后的别样故事,给人以生活的感触。同样,吟诵是最有情意的时候,是个人情感与诗词接触最密切的时候,会有一种由心而发出的情怀,范文参考网TOP100范文排行这种情怀超越了时空的局限,那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22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不再是孤寂,而是“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的抒怀欣怡。我想每个人的每个阶段里都可以用诗来抒发自我的真性情、真实感,古人亦是如此,以言简意赅的“生活日记”来写实写志写生活。
在叶嘉莹老先生的吟诵之意中,我感发于“入诗”与“出诗”之情,情到深处最为极致,或许这就是自我认为“入诗”的最高境界,而吟诵正是入诗的媒介桥梁,身心、情意、诗意相结合,由心而感发吟诵出来最为情深。正如叶嘉莹老先生对《春望》的钟情,以自我真性情、真故事,与《春望》的时代背景相结合,恰到好处的诗与人融为一处,抒发吟诵出消磨已久的诗词古韵。这让我想到了“建安七子”之冕的王桀,他以《登楼赋》言曰“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这里的“感发”和叶嘉莹老先生所提倡的“感发”有异曲同工之妙。当你真正的深入诗中的世界,久而久之不再是隔膜,而是一种心灵上的领悟。我之前看过叶嘉莹老先生的纪录片,一箪食、一豆羹正是叶老先生的晚年生活,内心面对周围的疾风骤雨毫无波澜,她早已走进诗意,人生早已充满诗意之韵,正所谓,诗如人生,人生如诗。而对于自我认为的“出诗”,它与“入诗”不是相对矛盾的对立,而是对于诗词的两种感发,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22
“入诗”是因诗而感发,“出诗”是因事而感发。工作总结范文论其“出诗”,当你对诗词的吟诵到达一定的境界,不再是因诗生情,而是因情生诗,或许叶老先生的生活亦是如此,生活如诗意,洒脱自然,平仄有韵律,诗情画意。这也是我最佩服这位“穿裙子的士”的豁达之处,因为吟诵而“感发”,因为吟诵而热爱诗词,因为吟诵而热爱生活。
我在诗词的吟诵中寻找真我之意,寻找诗韵词律的文化魅力,寻找叶嘉莹老先生的“感发”真谛。
感动中国人物叶嘉莹事迹心得感悟(四)
性格给予诗情之感发,诗情给予性格之外化。
再次读及叶嘉莹老先生的著作,从中体会到一种批判主义的色彩在里面,一改叶嘉莹老先生对李杜诗篇的赞美与赏识,或许之前只是略批,而现在是当头棒喝的重批,是让我醒悟的是,名家名作的背后也有他的性格和缺陷,正是这种种不完美的缺陷导致了词人们圆缺的一生。
也正是如此,一首词,一位诗人,一种性格,一段人生。所以,借以叶嘉莹老先生的著作,引发我心中之所思所想。谈及叶嘉莹老先生对贺铸的探究之学,窃以为性格对诗词创作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贺铸以“侠骨柔肠”的词风著撰词说,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