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2).ppt

格式:ppt   大小:199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2).ppt

上传人:zgs35866 2022/8/5 文件大小:19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2).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一、教材地位
学习社会科学方面的杂文、随笔
学会思考社会 、人生
学会自己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父爱的本质和母爱的本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一、教材地位
学习社会科学方面的杂文、随笔
学会思考社会 、人生
学会自己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父爱的本质和母爱的本质,了解弗罗姆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的观点。
二、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阅读论述类文章的方法,即理性分析的解读方法。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学会对生活现象进行哲学层次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认识到父母之爱的伟大,学会爱自己的父母。进而敬畏生命,学会回馈社会。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从理性的高度认识父爱、母爱的本质及其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会爱别人。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
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父爱与母爱的本质及部分关键语句。
四、教法学法
搜集格言、故事、歌曲
结合生活经验
理解课文,学会爱别人
拓展课堂,进行研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
妈妈的绝唱:“亲爱的宝贝,假如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特征表
年龄段
特 征
刚出生阶段
8岁以下
8~10岁
少年时期
成熟时期
无爱的意识
有被爱的意识
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的意识
我爱,因为我被人爱
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教学过程
文 章 条 理 清 晰
1-3段是分析成长过程
4-8段是针对情感对象
9-10段总结全文
问题探究
文章谈到两种爱的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和“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寻找生活中自己曾经有过的这种感情经历。
问题探究
怎样理解“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
问题探究
作者认为:“母爱就其本质来说是无条件的”,这个观点你同意吗?为什么?
问题探究
文章指出“父亲总是挑选他认为最合适的儿子当继承人,也就是与他最相像,因而也是最值得他欢心的那个儿子”,也就是说父爱是有条件的,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见解。
《诗经》中的孝论
《楚茨》:“孝孙有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下武》:“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既醉》:“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诗经》中的孝论
《卷阿》:“有孝有德,以引以翼。”
《闵予小子》:“於乎皇考,永世克孝。
《泮水》:“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学而篇》子曰:“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学而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
《学而篇》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中的孝论
《为政》孟懿子问孝,子曰:“生,事之以礼;死,丧之以礼,祭之以礼。”
《为政》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为政》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中的孝论
《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中的孝论
要求每4-5位学生组成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并让他们在“怎样爱父母”的话题中选择合适的角度,合作完成课外研究性学习的作业。 要求学生把作业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老师的电子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