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山区公路水流冲刷与环境保护
摘要:本论文着重于山区公路水流冲刷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出发,深入分析阐述了山区公路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结合最优工程设计开发利用环境,尽可能地改善和提高公路环境保护质量,最终达到公路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山区公路水流冲刷水土流失环境保护
1 山区公路发展概况
公路是现代经济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对交通要求的客观反映,是构筑交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云南地处西南边陲,是一个高原山岭的省份,山岭区约占云南土地面积的90%,地形山高谷深,水流湍急,也是著名的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所在之区,地形显得十分的复杂。截止2005年底,,高速公路里程达1800多公里,对于实现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云南经济合作,以及融入东盟自由贸易区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公路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及景观协调是这一基本国策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前我国公路交通发展的瓶颈主要起作用的是经济因素,以“经济为主”的设计指导思想不利于公路交通的持续、快速发展,且会导致公路建设成套技术的发展相对滞后。公路逐步进入山区后随着道路设计标准逐步提高和地形地质条件的更加复杂,由于对环境危害的认识不足,建设指导思想仍保持“经济思维”的惯性,未能随着建设条件的改变及时进行调整。20世纪八十年代全国水土冲刷流失面积达367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8%。,九十年代虽然加强了水土保持执法力度,每年新增的水土冲刷流失面积仍达1万km2。目前我国相当的地区水土冲刷流失在加剧,边治理、边破坏,先治理、后破坏,一方面治理,多方面破坏的现象较为普遍,处于局部治理,整体加剧的状况,水土冲刷流失已成为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另外山区公路建设从生态的观点来看,至少造成了三方面的负面影响,一是自然特征的丧失,直接造成了野生动物、野生动物栖息地、地质暴露带或一个地貌特征的丧失。二是水文条件的变化,地上、地下水流与数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公路边基甚至较近区域的动、植物,并产生水污染和地下水位的变化。三是对野生动物的其它影响,公路对哺乳、爬行、不会飞的动物来说,始终形成了一个障碍带,阻断了它们之间的大量往来。总之,山区水文等自然条件及自身技术指标的限制,对所经过地区的土地将不可避免地占用和分隔,施工中的大量挖填方也可能引起土体移动、变形和破坏,造成植被破坏及水土冲刷流失。公路建设引起的环境破坏一般可分为以下几方面,一是生态破坏,主要表现为水土冲刷流失、植被破坏与减少、占用耕地、动植物栖息地破坏及占用等;二是大气污染,主要一有现为粉尘污染、机械尾气污染及氮化合物污染等;三是噪气污染,主要表现为施工噪声和交通噪声的污染;四是水源污染,路面径流水的污染及车辆所带来和排放的各种有害物质对公路附近水流的污染;五为固体废弃物污染,指在公路附近弃放的各种生活垃圾污染,特别是塑料生活垃圾,其很难降解腐蚀掉,它会引起土地的硬化,对环境影响特别严重。因公路环境保护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公路工程的各个专业,只有公路环境保护与公路建设两者共同协调发展,才能创造出最好、最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人文和谐。因此,公路环境保护应贯彻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