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采购管理案例
一、案例分析:
两个企业采购管理的对比
(一)胜利油田
在采购体系改革方面,许多国有企业和胜利石成本,同时精简供应商队伍。据统计,海尔的全球供应商数量由原先的2336家降至840家,其中国际化供应商的比例达到了71%,目前世界前500强中有44家是海尔的供应商。
对于供应商关系的管理方面,海尔采用的是SBD模式:共同发展供应业务。海尔有很多产品的设计方案直接交给厂商来做,很多零部件是由供应商提供今后两个月市场的产品预测并将待开发的产品形成图纸,这样一来,供应商就真正成为了海尔的设计部和工厂,加快开发速度。许多供应商的厂房和海尔的仓库之间甚至不需要汽车运输,工厂的叉车直接开到海尔的仓库,大大节约运输成本。海尔本身则侧重于核心产品的买卖和结算业务。这与传统的企业与供应商关系的不同在于,它从供需双方简单的买卖关系,成功转型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一种共同发展的双赢策略。
与胜利油田相似,由于企业内部尤其是大集团企业内部采购权的集中,使海尔在进行采购环节的革新时,也遇到了涉及到“人”的观念转变和既得利益调整的问题。然而与胜利油田不同的是,海尔在管理中已经建立起适应现代采购和物流需求的扁平化模式,在市场竞争的自我施压过程中,海尔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去解决有关人的两个基本问题:一是企业首席执行官对现代采购观念的接受和推行力度,二是示范模式的层层贯彻与执行,彻底清除采购过程中的
“暗箱”。
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针对胜利油田的实际情况,提出你对该公司采购管理改进的方案和建议:包括如何降低采购成本、如何改革目前的采购管理体制、如何引入新型的采购模式等等。
2.海尔的全球采购、集中购买、按订单采购和SBD的供应商管理模式,你认为是否是一个家电制造企业的最佳采购模式,对海尔的采购管理,你还能提出哪些改进措施和建议。
3.对上述两个企业的采购管理情况进行比较,谈谈企业采购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二、案例分析题:
惠普的供应商协同解决方案-------电子化采购
惠普和康柏合并后成为世界500强的第9名,每年的营业额接近800亿美金,每个季度有多于10亿美元的现金流,研发费用40亿美金。惠普现在可以说是真正的国际化公司,就是说有60%的营业额是来自于美国之外,他的文化也是多样性的,员工也是来自各个不同的国家和团队。
这么大一个公司有很大的采购量,他需要在全球不同的地方去综合各种采购能力、采购优势和各种技术优势来形成惠普自己的优势。比如说半导体的采购量处于世界第一名,内存方面的采购量也非常大,微处理器使用第一名,磁盘使用第一名。作为这样一个大型的跨国公司,有这么大采购容量的公司,他是怎么样来解决他的采购问题和制订采购战略呢
在2000年或者是2001年,早期惠普存在跟其他企业同样的问题,有很多产品部门、很多业务部门,他们的采购、他们的物流,甚至他们的供应链都是各自为政,不同的业务部门有不同的供应链;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采购计划、采购策略。所以,怎么样来整合就成了一个问题,这是制造业尤其是高科技制造业中很多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
具体表现为下面几个方面:从惠普来说有很多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