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桥的故事.docx

格式:docx   大小:36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桥的故事.docx

上传人:科技星球 2022/8/12 文件大小: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桥的故事.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桥的故事
 
 
周勇
被我们称作“桥”的语词总在有河流的地方出现。这很像是一句废话。我的意思是,我们不必刻意地去寻找一座桥,就像我们不会刻意去寻找一条河流那样。在漫长曲折的古道上,河流是你经常要相遇的,犹如一个城市里的街道年)怒江才出现了第一座悬吊式铁索桥——双虹桥。这座铁索桥的出现,对于怒江峡谷的桥梁历史而言,意味着一个文明时期的来临。从此,怒江峡谷的桥梁结束了它漫长的“木器或藤篾时代”(至少不再像从前那样被木器或藤篾统治),开始了它桥梁史上的“铁器时代”。
现在,这座怒江峡谷里最古老的铁索桥,并没有像比它年轻的惠人桥那样“死去”。它依然在怒江峡谷里的烫****村旁古老的渡口屹立着。马帮从古老的铁索桥上走过——这种具有所谓“历史感”的场面,在这里仍是司空见惯的。
我最初抵达这座怒江上游最古老的铁索桥时,它已经在这个叫“缅嘎渡口”的地方屹立了211年。礁石密布的江心有一突起而巨大的礁石,这块礁石成为双虹桥的桥墩。人们在礁石之上建了一座亭子。亭子里经常会有过桥的村民,他们聊天,抽烟,欣赏怒江风光。桥的两端关楼犹存。关楼里仍有两扇可以开合的门。据说从前双虹桥是一个关卡,凡过路的商旅必须缴费之后才开门放行。在江边的礁石上看双虹桥,很像两道横跨怒江的优美弧线。怒江东岸的碧罗雪山与西岸的高黎贡山被两道“彩虹”连结起来。“双虹”的命名与此有关。与具有西方教堂建筑风格的惠人桥相比,双虹桥是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飞檐斗拱。据载:“双虹桥为两跨铁链吊桥,全长五十四丈,宽丈余,系铁链十二根,其中底链十根,两侧桥栏各一根。”(《腾冲交通志》修订本)
双虹桥的命运和所有的古桥一样,也是不断地重复毁灭、修复的历史。现在,我所看到的肯定不是在峡谷上最初出现的桥。只是现在它并没有一点毁灭的痕迹。每天早晨或傍晚,桥上会有成群的马帮川流而过。像古代那样。双虹桥经常会出现外面的人,是那些坐轿车或越野车的人们,他们来到双虹桥看到古老的马帮从古桥经过,喉咙里发出家禽受惊的叫声。然后拍几张照片,扬长而去。尤其是冬季木棉花在怒江沿岸盛开的时候,这样的人群就更多。双虹桥是一处可以轻易满足人们怀旧情绪的遗址。
双虹桥没有像别的桥那样,在古道衰落之后迅速淪为遗址。尽管事实上我们已经将它视为遗址。对于生活在怒江两岸的人们,它只是一座桥,一座赶街、娶媳妇、走亲戚必须经过的桥。而不是什么“遗址”。和那些凭吊历史的人们不同,他们熟视无睹地从这座怒江上游最古老的铁索桥走过。并与古桥一起融入一幅古老的风景中。
江边的礁石是黑色的花岗岩,被江水淘洗得光洁无比,阳光下黑色的礁石光芒闪烁,像一堆凝固的柏油。碧绿的江水在礁石下面呈现出美丽而险恶的漩涡。那天,我们在“双虹”之下犹如礁石一样沉默。只是头脑里一片空白,“思想”在这样的风景中是没有意义的。
我见到的怒江峡谷的桥梁几乎都与“雄伟”“大气”一词有关,与怒江所体现的风格一致。而在龙川江(缅甸母亲河伊洛瓦底江上游),我看到的桥梁则更接近于“精巧”、“玲珑”、“柔软”一类的词。是“小桥流水”的那种桥。总是在田野、村庄这种人类的日常世界里流淌的龙川江,桥梁密布。每一座村庄,或者每一片生长着油菜花的大地,都可能意味着一座桥梁的出现。在那里桥梁成为了村庄的延续,成为了村庄的一部分。它是延伸到河流之上的“房
屋”。我发现,在高黎贡山西麓起伏的台地上蜿蜒的龙川江上的桥梁,更充分地体现出民间的智慧。
腾冲县上营乡大田坡村的龙江桥,是一座与当地民居风格迥异的建筑,尤其是它的尖顶使它呈现出一种欧式的建筑风格。悬在桥上方的铁链在岁月中成为黯淡的黑色,犹如原始森林中的藤蔓。与铁链一样成为黑色的还有桥墩。上面极简洁地写着桥的历史:龙江桥,始建于元延佑年(公元1314——1320)。桥头站立着一块约五十厘米高的石碑,石碑似乎比桥还要苍老,你根本无法看清记载在上面的历史。使我疑惑的是:一座元代建筑的桥却分明呈现出一种欧式建筑风格。当地史料里这样记载:
“元始建藤桥,明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兵备副使赵炯历时三年建桥于藤桥上游,旋废。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兵备副使潘润仿效霁虹桥修建铁索桥,并在两岸建有官厅。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62年)平西王吴三桂进兵腾冲追击永历皇帝,李定国将龙江桥焚毁。顺治十八年(公元1662年)吴三桂命佥事纪宪尧负责修复龙江桥,于该年闺七月动工,次年九月完成。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桥毁,三十八年腾越厅知州唐翰弼在壶瓶口重建,并得副将张友凤捐俸助之。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知府林世俊、副将孙宏、知州杨之盛又重修。……”(《腾冲交通志》修订稿)
从元、明、清至民国,龙江桥先后重修达十一次。现在看到的龙江桥是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重建的。那个时代西风东渐,尤其是在当时与英殖民地——缅甸毗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