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GEIHUA1688】
天津线一期初步设计专家意见
天津地铁7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评审会
专家组审与《可研报告》的差异
《初步设计》与《可研报告》的主要专业方案、规模、投资等基本一致,仅工程总投资较《可研报告》增加1%。
二、线路与规划
规划
1、7号线一期工程线路走向及车站设置符合《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天津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要求,车辆段选址基本稳定;并依据《天津地铁7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评估报告的要求,在线路走向、车站总体布局等方面进行了局部优化和调整,基本合理、可行。
2、建议进一步加强与旧城改造、车站周边开发地块的协调,并尽量实现与轨道交通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并开展东北角站地块综合开发、沿线公交一体化等专题编制工作。
3、鉴于7号线是中心城区南北向的骨干线路,覆盖了中心城区中大部分的大型客流集散点(包括中山路、大胡同、老城厢、鼓楼、海光寺、八里台、卫津南路等地区),所经区域也是中心城区最为拥堵的路段和节点(如海光寺、大胡同、八里台等),与地铁1、2、3、4号线和地铁5、6号线及其他规划线路形成的11座换乘站中有9座车站采用通道换乘的方式,影响了线路整体效率的发挥及旅客乘行的方便性,建议结合车站周边的现状及规划条件进一步优化。其中:
(1)肿瘤医院站与地铁5、6号线换乘,换乘客流强度较高,临近体育中心,设计上应对车站规模、出入口数量及换乘通道的宽度进一步核定,以确保有重大赛事活动时突发客流的需要,并建议在卫津南路东侧至少设置一处出入口。
(2)海光寺站与地铁1号线换乘,鉴于海光寺路口是目前中心城区高峰小时交通量最大的平交路口,建议在优化车站平面布局的同时,要进一步缩短与地铁1号线的换乘距离,并确保交通导行方案的可行性。
(3)鼓楼站与地铁2号线换乘,换乘客流较大,建议进一步核定换乘通道的宽度,并考虑与大悦城地下空间直接连通的可行性。
(4)东北角站与地铁4号线换乘,考虑到两条线路及车站的建设将引起该地区大规模的城市更新改造和车站上盖开发,建议结合规划进一步优化车站及出入口的总体布局,并预留与该地区地下空间整体开发的可行性。
(5)中山路站与地铁3号线换乘通道作为设计预留不便于换乘,建议结合拆迁及实施难度,尽量同步实施。
(6)外院附中站与地铁6号线换乘,但换乘距离过长,建议进一步优化。
4、建议本线路在途经中心城区快速路及交通性干道的车站(如张道口站、王兰庄站、丽江道站、肿瘤医院站、天塔站、八里台站、六里台站、海光寺站、福安大街站、鼓楼站、外院附中站、榆关道站),应考虑行人地下过街的可能性。
线路
1、线路初步设计文件组成内容全面,设计深度基本达到初步设计要求。线路敷设和站位设置主要方案经过多方案比较,推荐方案基本可行。
2、依据最高运行速度80km/h 的6A编组车辆选型,拟定的线路相关设计原则及主要技术标准,符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和《地铁设计规范》的规定。
3、一期工程起点和终点均预留了线路延伸条件,是合理的。建议对起点站延伸线路进行必要的线路方案研究,协调好其与出入段线关系,在出入段线设计实施时也做好必要的预留。
4、一期工程共有15处与其它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含2条市域线)相交,与部分相交线路没有换乘衔接,有换乘衔接的车站主要采用通道换乘形式。建议对本线与其它相交线路的换乘关系做必要的分析说明,换乘车站宜尽量选择便捷、合理的换乘方案。
5、多数车站设置在路段上,没有跨越主要路口,虽然对工程实施有利,但对客流吸引和方便过街不利,建议有条件时尽量将站位设置在跨主要路口位置。
6、外院附中站推荐为单层侧式车站,建议研究比较线路绕行穿越开发地块并采用岛式车站的可行性。
7、中山路站至外院附中站最小曲线半径315m,钢轨磨耗会较严重,建议研究增大曲线半径的方案。本工程另有4处350m、8处400m小半径曲线,建议加强各项控制点的资料收集和分析,尽量扩大线路平面曲线半径和减少小半径曲线设置。
8、建议与信号专业协调核对贯通式停车线和折返线的有效长度,保证其功能要求。
9、建议完善线路平面总图中的相关要素标注,补充标注辅助线的线路要素、车站和区间的分界里程等。对影响线路站位的重要建构筑物及其基础情况也宜在平面图和纵断面图中进行标注,并进行必要说明。
10、对穿越铁路、桥梁、河道、道路、房屋等重要建构筑物的区间,下阶段应在详尽建构筑物基础资料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