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高应变检测方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94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应变检测方案.docx

上传人:dlmus2 2022/8/18 文件大小:9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应变检测方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应变检测方案
■-..
-标■化■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高应变法基桩检测
施工方案
广州亚邦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2010年6月11日
、工作内容及目的
对确定:
L =c = x 2
实测曲线拟合法采用了较复杂的桩一土力学模型,选择实测力或速 度或上行波作为边界条件进行拟合,拟合完成时计算曲线应与实测 曲线基本吻合,桩侧土摩阻力应与地质资料基本相符,贯入度的计 算值应与实测值基本吻合,从而获得桩的竖向承载力和桩身完整 性。
五、技术要求:
(一)桩头处理
1、 预制桩
(1) 若桩头高出地面大约〜倍桩径,则将桩周围(X)范围内地 面平整后可用试桩。
(2) 若桩头高出地面不够倍桩径,或低于地面,则以桩为中心挖 有关X的方坑,使桩顶高坑底大约为倍桩径,坑底须平整。
(3) 若桩头高出地面大约倍桩径以上,则应锯掉,使桩顶离地面 大约为倍桩径。
2、 捶击沉管灌注桩
(1) 将桩头浮浆打掉,桩顶打平,锯掉钢筋,使与桩顶面平齐。
(2) 以桩为中心挖有关X方坑,使桩顶高坑底大约为倍桩径,坑 底须平整。
3、 挖孔桩和钻孔桩
(1)①800(设计>200T)、①1000、①1200钻孔桩需求说明,如图
二所示、
a、 将桩顶浮浆打掉,保留原桩身钢筋。
b、 用高标号砼,加早强剂、减水剂捣接桩头,桩头内布钢 筋三层,规格结构、尺寸如图二所示。
c、 驳接面要够标号,并要清洗干净。
d、 试桩尺寸如图二所示:
驳接面深<时,坑底到驳接面要求保持400高。
驳接面深〉时,灌注桩顶应高于坑底。
e、 场地要能进入16T汽车吊,且阵车后,要求车尾到要测
桩距W6米。
*圈中斯录鼓字单位为皿
(2)挖孔桩和大直径钻孔桩,如图三所示
a、 将桩头浮浆打掉,使砼达到设计强度,保留原桩身钢
筋。
b、 将驳接面清洗干净,用高标号砼驳接桩头,可加早强
剂、减水剂。
c、 在新驳接桩头内布竖向钢筋、环行箍筋和三层钢筋网,
人图三所示。
d、 在桩两侧对称地开挖两个坑(宽、长1m、坑底离桩
顶),以便安装传感器。
e、 场地应能行走16吨汽车吊,吊车车尾离被检测桩中心的
距离W6米。
(二) 场地要求
1、 场地应能行走16吨汽车吊。工地应准备好220V电源
及若干桩头垫板。
(三) 执行标准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建筑地基基础检
测规范》(DBJ 15-60-2008)。
(四) 检测开始时间规定
1、灌注桩:被检测灌注桩的龄期不小于28天或预留同条件养 护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桩帽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且休止时间符 合下表规定:
休止时间
土的类别
休止时间(天)
砂土
7
粉土
10
粘性土
非饱和
15
饱和
25
注:对于泥浆护壁灌注桩,宜适当延长休止时间
2、预制桩:休止时间符合上表规定即可。
(五)现场检测
1)资料收集
收集工程概况、成桩情况(设计资料、施工记录、桩位平面图
等)、工程地质资料,见附表1、附表2 (打入式预制桩)、附表3 (静压预制桩)、附表4 (灌注桩)
2)测试步骤
检测严格执行相关检测规范、仪器操作规程,获得准确合理的 野外一手资料,储存于测试仪器的存储器中。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将力和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桩顶下距桩顶二倍桩径处,用吊车 吊起重锤到一定高度,让重锤自由落下冲击桩顶,通过检测仪器接 收桩的应力波信号,现场分析信号是否合理,如果获得的信号满足 要求,则储存于仪器中;如果测试信号不满足要求,则检查、分析 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直至获得合理信号;一般储存于仪器中的 检测曲线,每条桩不少于二条。
(六)资料分析
将野外检测资料传输于计算机中,用相关分析软件根据一维应 力波理论分析处理力和速度时程曲线,判定桩的承载力和评价桩身 质量完整性。
根据所测波形特性,结合桩的砼设计强度等级要求,将工程桩 身结构的完整性按四类划分:
I类:桩身完整;
II类:桩身有轻微缺陷,不会影响桩身结构承载力的正常发 挥;
III类:桩身有明显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有影响;
W类:桩身存在严重缺陷。
六、 野外检测工期
接到业主书面通知后(业主在检测前24小时通知),按照双方商定 的时间及时到达现场开展检测任务。
七、 保证措施
我公司遵照国家有关规程、规定进行检测,保证检测的公正
性、准确性、科学性。对现场检测、资料处理、报告校核、审核、 批准、发出等每一环节都制定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如框图),在检测全 过程中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确保检测质量满足规范或合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