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社区非遗教育与引领
社区作为社会构成的最小细胞,社区教育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开展非遗教育十分必要。近年来,北京市朝阳区职工大学走进社区,在社区开展非遗教育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从中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社区非遗教育与引领
社区作为社会构成的最小细胞,社区教育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开展非遗教育十分必要。近年来,北京市朝阳区职工大学走进社区,在社区开展非遗教育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从中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及对策
现阶段,社区非遗教育的对象以青少年学生和老年人为主,在职职工对社区非遗教育参与率较低,教育对象较为单一。社区非遗教育的形式偏重于课堂讲授和展览展示,以社区居民被动接收为主,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重展示、轻传承,非遗教育传承停留在物化的形式上。
由此说明,还尚未形成非遗教育社区化的良性机制,社区非遗资源开发和教育利用主动意识仍需加强。社区教育工作者很大一部分是由成教干部转变而来。这部分队伍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也存在着年龄老化、知识更新慢,与当前社区教育不相适应的状况。非遗人才培养开发的投入保障机制应当健全,要建立灵活的人才引进措施和较为优厚的文化人才激励政策。社区教育是广泛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度社会化的教育,其发展需要统合社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不同资源,应建立政府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功能,形成宏观管理的组织管理机制。社区教育管理体制要随市场经济体制和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进程以及社区教育自身发展不同阶段而变化,在推进社区非遗教育发展过程中,政府要保持对社区教育管理体制的高度重视,及时适应城市管理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进程。
理论宣传是先导,通过渠道建设开展非遗教育,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以活动为载体,广泛宣传开展社区非遗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充分发挥社区内的学校在非遗宣传中的带头作用,积极营造全民非遗学习传播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提高非遗教育社会影响力,增强全体社区人员非遗学习意识。
加大基础性公共设施的投资建设力度,统筹区域内教育资源,建设更多社区教育场所和活动基地,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优良的学习环境。加强各级社区院校场地和设施建设,重点建设社区教育指导中心、资源中心、培训中心、信息中心和研究中心,进一步推进有关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理顺相关运作机制,逐步实现本级社区教育机构的相融互动与有机整合;通过利用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各类公共基础设施,构建数字化、集成化、终身化学习支持服务环境,以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注重示范效应
发挥社區学院优势,加大对社区的示范引导。发挥社区学院非遗教育优势,加强社区非遗教育基地建设,有效整合社区党建、文体、卫生、教育等资源,提升基地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打造有场地、有师资、有经费、有制度、有品牌的教育基地。
提升社区教育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吸纳社区教育骨干,筹建成立社区非遗教育研究团队,通过定期举办社区非遗教育研讨活动,邀请非遗专家、学者和社区教育实践者,共同研讨国际国内社区非遗教育的最新动向,总结交流区域非遗教育的实践经验,为社区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依托社区学院,建立社区非遗教育师资库,推进相关人员进社区参与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