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长征征文5篇
看着眼前这盆含苞怒放的西府海棠,不知怎么的,我突然想起了中国历史上那个伟大的奇迹长征。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同
长征征文5篇
看着眼前这盆含苞怒放的西府海棠,不知怎么的,我突然想起了中国历史上那个伟大的奇迹长征。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离开原有根据地开始长征。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同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辛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就如一颗种子的破土而出一样,无论有多困难,多痛苦,多么难以忍受,还是要生长,生长,一刻不停的生长,即使筋疲力尽也不会停下,直到,破土而出,看到阳光的那一天。
还记得那天我看见嫩绿的小芽在花盆中随风摆动,它似乎是一夜之间生长出来的,我惊喜的凑过去看,却看到嫩绿的叶子上有几处伤痕,是的,它的生长不是一夜之间的,而是在土里待了无数个不见天日的黑夜,才在今天发出了一点小芽,发芽的艰辛,我不知道,因为我没有经历过发芽,但我知道,那一定是很痛苦的,可是,种子它下定了决心,不达目的不罢休,所以,它成功了。
西府海棠一天天的长大了,开花了,最初的艰辛换来了此刻的美丽:天上飘着小雪,海棠部分的花骨朵已经开放了,粉红的花朵挺立在花枝上,美的醉人,粉色的花朵与黑褐色的花纸搭配在一起,效果出奇的好,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身着戏服的女子,傲立在雪中,粉色的裙摆随风飘动,回眸一笑,倾国倾城,给人一种亭亭玉立,傲视一切,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
此刻的美丽都源于当初的艰辛,如果当初它放弃了,那现在展现在我眼前的就会是一盆毫无声息的海棠了。长征的伟大正是在于它的艰辛,如果长征的路途没有那么艰险,背后没有敌人的追击,目的地是那么容易到达的话,那长征也就不会被称之为奇迹了。我相信,在漫漫的长征途中,总有人想过要放弃,路途的艰辛,战友的离世,肚子的饥饿,希望的渺茫,因为这些,所以,有人放弃了,但有人还在坚持,只因为心中还仅剩的那么一丝丝的希望,那就是信念啊,是信念支撑着他们过草地,爬雪山,是信念让他们变得不畏惧随时就会到来的死亡。
我心中的长征,是艰辛的,是痛苦的,也是伟大的,是残忍的,是无情的,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骄傲的,因为它显露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傲骨,踏实世界的奇迹,是我们的骄傲!
【篇十一:我眼中的长征】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当年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共红军在长征期间共经过了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整整两万五千里的漫长征途,我们的红军转是要经历何等的艰难困苦?
长征是用血肉铺就的。
1935年5月,红军的先头部队强渡大渡河成功后,国民党就调集了大量的兵力增援泸定桥,企图把红军的队伍切开,但先头部队的战士们用两天的时间走了一百六十公里赶在敌人增援部队的前面到达。而后续红军部队组织了二十多名勇士的突击队,由于桥板被日寇拆除,所以攀着只剩下铁链的大铁链,冒着对面桥头堡敌人的枪林弹雨,奋勇向前,他们的身下大渡河水流湍急,一旦失手或受伤落入水中则必死无疑。但勇士们仍然冒着密集的炮火,奋不顾身,勇敢顽强的向前冲,一个掉下去了,下一个冲上来,受伤的战士在要掉下去那一刻还在向敌人射击。
他们知道他们只能前进,在他们身后有毛主席,有党中央,有千千万万个红军战士。最后剩下的勇士们冲破了敌人在桥头堡的火墙,冲进了泸定城,和后续上来的红军战士一起彻底消灭了国民党的部队。
长征虽然是艰苦卓绝的,但却处处包含着温暖与感人。
有一个“一袋干粮”的故事,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长征也是悲壮的。
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女红军们刚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