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芡实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docx

格式:docx   大小:22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芡实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docx

上传人:阳光小妹 2022/9/7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芡实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芡实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芡实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篇一:如何正确选购优质有营养的芡实
芡实是一种常见的药材,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之功效,但是市场上的芡实也有很多,选购需要细心。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你整理的如何选购芡实的相

芡实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芡实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篇一:如何正确选购优质有营养的芡实
芡实是一种常见的药材,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之功效,但是市场上的芡实也有很多,选购需要细心。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你整理的如何选购芡实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选购芡实的方法
看色泽:
芡实的质地好坏首先要看外观色泽,色泽白亮的,形状圆整的无破损及附着粉状细粒的,一般质地比较糯,外观岁白但光泽不足,色萎的质地梗性。色带黄则可能是陈货,其质地也是梗性。
看形状:
芡实颗粒要圆整大小均匀。
口咬:
芡实要选干燥的,否则易霉变,鉴别是否干燥可以用口咬来坚定,齿咬松脆易碎的干燥,略带韧性的身份潮。
鼻闻:

闻有无异味,如有硫磺味,可能虫蛀后再加工的。
芡实的功效作用
芡实性味甘、涩、平。归脾、肾经。有补脾止泻、益肾固精、祛湿止带等功能。用于梦遗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1、补脾止泄
主治腰膝痹痛,遗精,淋浊,带下,小便不禁,大便泄泻等病症。
2、防癌抗癌
芡实可以加强小肠吸收功能,提高尿木糖排泄率,增加血清胡萝卜素浓度。实验证明,血清胡萝卜素水平的提高,可使肺癌、胃癌的发病机率下降,大大减少癌症发生的机会。
3、防止衰老
芡实含有丰富的淀粉,可为人体提供热能,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碳物质,保证体内营养所需成分。芡实制剂“八仙糕”有明显延长寿命的作用。
芡实的药用价值
芡实具有滋养强壮、补中益气、开胃止渴、固肾养精等作用。消化吸收不好的人,经服芡实调整脾胃之后,再吃较多的补品或难以消化的补药,人就能适应,对身体就无碍。天热出汗多又易腹泻者,经常用芡实煮粥,或煮红糖水吃,有很好效果。

1、补中益气,为滋养强壮性食物,和莲子有些相似,但芡实的收敛镇静作用比莲子强,适用于慢性泄泻和小便频数,梦遗滑精,妇女带多腰酸等。
2、遗精滑精,虚弱小儿遗尿,老年人小便频数:芡实15克,金樱子12克,菟丝子、车前子各9克,水煎服。小便频数及遗精。用秋石、白茯苓、芡实、莲子各二两,共研为末。加蒸枣做成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此方名“四精丸”。
3、慢性泄泻(包括慢性肠结核,五更泄泻等):芡实、莲肉、淮山药、白扁豆等分,磨研成细粉,每次30-60克,加白糖蒸熟作点心吃。
4、芡实性味甘涩平,具有固肾涩精、补脾止泄的功效。
芡实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篇二:茯神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神为多孔菌科卧孔属植物茯苓的菌核,你了解茯神的功效与作用吗?
茯神的作用
镇静作用。
实验动物用茯神10—20克/公斤灌胃后,进入安静欲睡状态,但无睡眠现象;对苯甲酸钠兴奋之小鼠,以茯神煎剂5克/公斤作腹腔注射,能使其镇静,镇静率为90%,;若改用20克/公斤灌胃,%,。
抑制肿瘤作用。

茯苓糖的结构为β(1一6)吡喃葡甙的支链,当支链切断变为单纯的β-(1—3)葡聚糖(即茯苓多糖),%。
养心安神。
茯神味甘淡,性平微温,入心经,养心安神。如《药品化义》曰:“戴人曰,心本热,虚则寒。如心气虚怯,神不守舍,惊悸怔忡,魂魄恍惚,劳怯健忘,俱宜温养心神,非此不能也。”失眠、惊痫、健忘等证,常用本品治疗。
利水消肿。
治水肿。人体水液代谢之调节,责于肺、脾、肾及三焦。肺主宣降通调水道,敷布津液;脾主运化水液;肾阳主水液蒸化;三焦为水液通调之道路。若其中之一(或更多)气化功能失常,则水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津停滞,而成水肿。治用茯神,其味甘淡性平,利水而不伤气,故主治之,又因其有健脾之功,故脾弱运迟。水湿停蓄者用之,有标本兼顾之效,故更宜选兹。
补虚治劳。
本品味甘,性平微温,入心、,而治虚损。心脾两虚,多由病久失调,或劳倦思虑,或慢性出血所致。症见心悸怔忡,,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神倦乏力,或皮下出血,舌质淡嫩,脉细弱。治宜益气健脾,养血安神。茯神具此功效,故可投用。
疗风眩,风虚,五劳,口干。止惊悸,多恚怒,善忘。开心益智,养精神。
主惊痫,安神定志,补劳乏;主心下急痛坚满,小肠不利。治心虚气短,健脾利温。

茯神的功效
【性味】甘淡,平。
《别录》:"平。"
《药性论》:"味甘,无毒。"
《药品化义》:"味甘淡,性微温。"
【归经】入心、脾经。
《药品化义》:"入心、脾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