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经典成语故事 】是由【hah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经典成语故事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经典成语故事
经典成语故事1
脚踏实地成语故事--宋朝
北宋名臣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是当时闻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
司马光从小便喜爱学习,看过许多书,并且特殊喜爱读史书。那时他就立下雄伟志向,长大后要成为一个历史学家,向人们传播历史阅历。宋英宗的时候,司马光最终有修史的机会,奉天子之命编撰《资治通鉴》。
在刘恕、范祖禹等史学家的帮助下,司马光用了十九年的时间,最终编撰成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编年史——《资治通鉴》。这部书上起战国,下讫五代,将1362年间的大事讲解并描述得清清晰楚,史学价值很强。
全书共三百多万字,内容极其丰富,称得上浩如烟海。
司马光在编写史书的过程中刻苦钻研,为辨明真伪,经常工作到深夜才上床休息。他怕睡眠时间过长会耽搁工作,特意做了个圆木“警枕”。只要他一睡熟,脑袋就会从“警枕”上滑落下来,人也就醒悟过来。这种措施,使他睡觉不得平稳,以便把时间都用在工作上。
据说,《资治通鉴》在洛阳存放的废稿、残稿,将两间屋子堆得满满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司马光工作的严谨。
人们对司马光的治学看法特别观赏。有一次,司马光问哲学家邵雍:“邵公,您觉得我这个人怎么样?”邵雍笑笑说道:“你这个人,真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
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方做事踏实,仔细。
经典成语故事2
(一)井底之蛙
《庄子秋水篇》讲了一个浅井的虾蟆和东海之鳖的故事。一日,一只浅井的青蛙见到一只东海大鳖,便兴趣盎然地对它说:“我可欢乐啦!出来就在井栏边跳来跳去,进去就在井壁砖缝中休息;跳入井中,水就泡着我的两腋和腮;游到浅处,泥汤就没了我的脚。我独占一井之水,螃蟹和蝌蚪都没法跟我相比,你何不也下来看看?”
东海之鳖来到井边,左脚还没进去,石膝已经被卡住了。东海之鳖渐渐退了出去,然后对这只浅井青蛙讲解并描述了大海的样子:“用千里之遥这样的字眼儿,不足以说明大海的广袤;用千仞之高这样的词,不足以量尽它的深度。大禹时十年九涝,海水没显出增加了多少;商汤时八年七早,海水也并不见削减多少……”浅井的青蛙听得目瞪口呆,惊恐万分,茫茫然若有所失,它何尝想到还有比它的一方水井更大的世界呢!
《庄子·秋水》:“井蛙不行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方见识狭窄的人。
(二)叶公好龙
鲁哀公常常向别人说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爱有学问才能的人。有个叫子张的人听说鲁哀公这么欢迎贤才,便从很远的地方风尘仆仆地来到鲁国,恳求拜见鲁哀公。
子张在鲁国始终住了七天,也没等到鲁哀公的影子。原来鲁哀公说自己喜爱有学问的人只是赶时髦,学着别的国君说说而已,对前来求见的子张根本没当一回事,早已忘到脑后去了。子张很是悲观,也非常生气。他给鲁哀公的车夫讲了一个故事,并让车夫把这个故事转述给鲁哀公听。
然后,子张悄然离去了。
最终有一天,鲁哀公记起子张求见的事情,打算叫自己的车夫去把子张请来。车夫对鲁哀公说:“他早已走了。”
鲁哀公很是不明白,他问车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来的吗?为什么又走掉了呢?”
于是,车夫向鲁哀公转述了子张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这样的:
有个叫叶子高的人,总向人吹嘘自己是如何如何喜爱龙。他在衣带钩上画着龙,在酒具上刻着龙,他的房屋卧房凡是雕刻花纹的地方也全都雕刻着龙。天上的真龙知道叶子高是如此喜爱龙,很是感动。一天,真龙着陆到叶子高的家里,它把头伸进窗户里探望,把尾巴拖在厅堂上。这叶子高见了,吓得脸都变了颜色,惊恐万状,回头就跑。真龙感到稀里糊涂,很是悲观。其实那叶公并非真的喜爱龙,只不过是形式上、口头上喜爱罢了。
我们现实生活中像叶子高这样的人也有不少,他们往往口头上标榜的是一套,而一旦要动真格的,他们却临阵脱逃了,这跟叶公好龙又有什么两样呢?
(三)掩耳盗铃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望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致。小偷心里兴奋极了,想把这口精致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舍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知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旧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胆怯,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用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兴奋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即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洪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
“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方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四)自相冲突
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实的,无论怎样锐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坚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立刻就会被它刺穿!”他非常得意,便又大声叫卖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最最坚实的盾和最最锐利的矛!”
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假如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呢?”“这——”围观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便都散了。
那个卖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
《韩非子·难势》
客有鬻于与盾者,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他两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以予之矛,陷予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矛”古代一种长柄的装有金属枪头的武器,用以刺杀敌人。“盾”,古代用来爱护自己、抵档敌人刺杀的武器。后以自相冲突比方语言、行动前后不一样或相互抵触。
(五)水滴石穿
宋朝时,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当时,常有军卒羞辱将帅、小吏侵扰长官的事。张乘崖认为这是一种反常的事,下决心要整治这种现象。
一天,他在衙门四周巡行。突然,他望见一个小吏从府库中慌惊慌张地走出来。张乘崖喝住小吏,发觉他头巾下藏着一文钱。那个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认是从府军中偷来的。张乘崖把那个小吏带回大堂,下令拷打。那小吏不服气:“一文钱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乘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为了惩处这种行为,张乘崖当堂斩了这个小吏。
成语“水滴石穿”原比方小错不改,将会变成大错。现比方只要坚持不懈,总能办成事情。
(六)东施效颦
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是春秋时期越国人,她的一举一动都非常吸引人,只惋惜她的身体不好,有伤心的毛病。
有一次,她在河边洗完衣服打算回家,就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因为胸口难受,所以就她就用手扶住胸口,皱着眉头。虽然她的样子特别难过不舒适,但是见到的村民们却都在赞扬,说她这样比平常更漂亮。
同村有位名叫东施的女孩,因为她的长相并不好看,他看到村里的人都夸赞西施用手扶住的样子很漂亮,于是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扶住胸口,皱着眉头,在人们面前渐渐地走动,以为这样就有人赞扬她。她原来就长得丑,再加上刻意地仿照西施的动作,装腔作势的怪样子,让人更加厌恶。有人看到之后,抓紧关上大门;有些人则是连忙拉妻儿躲得远远的,他们比以前更加瞧不起东施了!
东施只知道西施皱着眉的'样子漂亮,却不知道这是因为西施本身美貌的缘由,刻意地去仿照,结果只给后人留下「东施效颦」的笑话。
(七)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常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终伤重而亡。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状况特别紧急。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打算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终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
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
越王勾践倒戈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管坟墓和养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尊敬敬地跟在后面。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推断夫差病愈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料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尊敬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最终由弱国变成强国,最终战胜了吴专项王勾践世家》
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卧薪尝胆”,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民奋图强。
(八)夜郎自大
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察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愿,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啰!”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又问:“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部下们仍旧异口同声回答说:“大王说得一点都没错。”从今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信任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途中先经过夜郎的邻国滇国,滇王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比起来哪个大?”使者一听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这个小国家,竟然无知的自以为能与汉朝相比。却没想到后来使者到了夜郎国,傲慢又无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
“夜郎自大”比方孤陋寡闻而又夜郎自大。
(九)愚公移山
传闻古时候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那里的北山住着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岁了。他每次出门,都因被这两座大山阻隔,要绕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