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ppt

格式:ppt   大小:243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ppt

上传人:今晚不太方便 2017/8/14 文件大小:24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非手术治疗
作者: 刘凯利 班级: 08级护理专升本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主要由于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一侧或双侧神经根,从而产生腰部疼痛、活动障碍、,本文将就近年来国内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概括如下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非手术治疗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的定义
腰椎间盘突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疼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以腰椎4-5 腰5~骶1间隙发病率最高。约占90%~96%,多个椎间隙同时发病者仅占5%~22%。[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
椎间盘退行性变是基本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纤维环境和髓核含水量逐渐减少,使髓核张力下降,椎间盘变薄。同时,透明质酸及角化硫酸盐减少,低分子量糖蛋白增加,原纤维变性及胶原纤维沉积增加,髓核失去弹性,椎间盘结构松弛、软骨板囊性变。在没有后纵韧带支持的纤维环后外侧,这些变化更明显,出现向心性小裂隙。MRI证实,15岁青少年已可发生椎间盘退行性变。无退变的椎间盘承受6865kPa(70kgf/cm2)压力,但已退变的椎间盘仅需294kPa(3kgf/cm2)压力即可破裂。
损伤积累伤力是椎间盘变性的主要原因,也是椎间盘突出的诱因。积累伤力中,反复弯腰、扭转动作最易引起椎间盘损伤,故本症与某些职业、工种有密切关系。一次性暴力(高处坠落或重物击中背部)多引起椎骨骨折,甚或压碎性椎间盘,但少见单纯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者。
遗传因素有色人种本症发病率较低;小于20岁的青少年患者中有约32%有阳性家族史。
妊娠妊娠期盆腔、下腰部组织充血明显,各种结构相对松弛,而腰骶部又承受较平时更大的重力,这样就增加了椎间盘损害的机会
上腰段椎间盘突出症少见,其发生多存在下列因素:
①脊柱滑脱症;
②病变间隙原有异常,如终板缺损、Scheuermann病等;
③过去有脊柱骨折或脊椎融合术病史。
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表现
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于20~50岁患者,男女之比约为4~6:1。20岁以内占6%左右,老人发病率最低。患者多有弯腰劳动或长期坐位工作史,首次发病常是半弯腰持重或突然作扭腰动作过程中。根据国内132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分析,有关症状、体征及出现率如下:
症状
腰痛是大多数本症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发生率约91%。由于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受到突出髓核刺激,经窦椎神经而产生的下腰部感应痛,有时亦影响到臀部。
坐骨神经痛虽然高位腰椎间盘突出(腰2~3、3~4)可引起股神经痛,但其发病率不足5%。绝大多数患者是腰椎4-5 腰5~骶1间隙突出,故坐骨神经痛最为多见,发生率达97%左右。
马尾神经受压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或脱垂、游离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体征
腰椎侧突是一种为减轻疼痛的姿势性代偿畸形,具有辅助诊断价值。如髓核突出在神经根外侧,上身向健侧弯曲,腰椎凸向患侧可松弛受压的神经根;当突出髓髓核在神经根内侧时,上身向患侧弯曲,腰椎凸向健侧可缓解疼痛。如神经根与脱出的髓核已有粘连,则无论腰椎凸向何侧均不能缓解疼痛。
腰部活动受限几乎全部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腰部活动受限。其中以前屈受限最明显,是由于前屈位时进一步促使髓核各后移位并增加对受压神经根的牵张之故。
压痛及骶棘肌痉挛 89%患者在病变间隙的棘突间有压痛,其旁侧1cm处压之有沿坐骨神经的放射痛。约1/3的患者有腰部骶棘肌痉挛,使腰部固定于强迫体位。
直腿抬高实验及加强实验患者仰卧,伸膝,被动抬高患肢。正常人神经根有4mm滑动度,下肢抬高到60度~70度始感腘窝不适。本症患者神经节根受压或粘连使滑动度减少或消失,抬高在60度以内即可了现坐骨神经痛,称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其局阳性率约90%。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缓慢降低患肢高度,待放射痛消失,这时再被动背屈患肢踝关节以牵拉坐骨神经,如又出现放射痛为加强试验阳性。有时因突出的髓核较大,抬高健侧下肢也可因牵拉硬脊膜而累及患侧诱发患侧坐骨神经产生放射痛。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
药物治疗:
%氯化钠注射液500mL加七叶皂苷钠20mg,静脉滴注,qd,减轻局部组织水肿,以减轻神经根受压症状。[2]
穴位封闭:
常用的封闭穴位有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志室、足三里、环跳、委中、承山等穴位。常用的方法:1、2%盐酸鲁卡因注射液4毫升,加醋酸强的松龙1毫升,混匀后,分注于上述穴位中的3~4个每5~7日封闭1次。3~5次为1疗程。2、维生素B12注射液1~3毫升,分注于上述穴位中的3~4个。每日封闭1次。10次为1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