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2
文档名称:

丁鹤年诗歌研究-中外文学作品丛书.pdf

格式:pdf   大小:7,997KB   页数:19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丁鹤年诗歌研究-中外文学作品丛书.pdf

上传人:Q+1243595614 2017/8/14 文件大小:7.8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丁鹤年诗歌研究-中外文学作品丛书.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丁鹤年诗歌研究
导夫著
宁夏人民出版社
目诵青
第一章丁鹤年及其生活的时代·
第一节回回世家的骄子·
第二节流浪生涯风侵雨蚀
第三节在时代的坐标中·
第二章丁鹤年诗的主体思想倾向上
第一节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节政治理想的张扬与破灭
第三节内心愁苦的艰辛哀叹与记录·
第四节隐逸闲情与无奈的叹息·
第五节山光水色中自我的外化·
第六节怀念元廷的情感折射
第三章丁鹤年诗的主体思想倾向下
第一节对女性命运的宣叙·
第二节滚烫的乡恋·
第三节志向与品格的咏叹·
第四节深切的凭吊·
第五节送别情思·
第六节对太平之象的抒写·
第四章丁鹤年诗歌的情感结构·
第一节显性情感结构与隐性情感结构·
第二节顺向情感结构与逆向情感结构·
第三节单向性情感结构与多向性情感结构·
第五章丁鹤年诗歌美学·
第一节意象美·
第二节含蓄美·
第三节优美·
第四节质朴美·
第五节沉郁美·
第六章丁鹤年诗歌的辩证艺术·
第一节情与景的分写和交融·
第二节虚与实的相生相叠
第三节形神兼备·
第四节动与静的相互映衬·
第五节稚俗兼济·····,·······················⋯⋯。⋯⋯
第七章丁鹤年诗集主要版本叙录·
后记·
第一章
丁鹤年不之其生活的时代
在中华民族漫长而久远的历史进程中,回族
中涌现出不少政治家、思想家、航海家、医学家、
建筑家、学者及诗人、画家、经学家等,他们为祖国大家庭的发展和
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的繁荣作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古代回回学者在传播天文、医药、历算、制造等科学文化方面
有过特出的成就。元代天文学家札马刺丁编撰了《万年历》,制成
了多环仪川、方位仪’〕、斜纬仪’、平纬仪、天球仪’、地球仪〔
和昼夜时刻器仁’〕七种天文仪器。阿老瓦丁和亦思马因领导研制
了“回回炮’。建筑家也黑迭儿丁是元大都今北京城宫殿和
宫城的设计者和工程组织者。元明以来,回回人中还涌现出如萨
都刺、高克恭、丁鹤年、海瑞、马锦、李蛰等一大批诗人、画家、思想
家、戏剧家。他们深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创作出了独具风味的文
学艺术品,极大地丰富了回族文学艺术乃至中国文化的宝库。
他们之中,丁鹤年无疑是为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添光增色的一
位杰出诗人。他近年的生涯中,约有多年的创作实践活动。
他和他的作品历经元、明、清而至近代,都享有较高的声誉而经久
· ·
鹤年诗歌研究
不衰。清代著名散文家全祖望在其《鳍琦亭集外编》中称他为“文
苑巨子”。因而,确凿地得出“萨都刺而后,回回教诗人首推丁鹤
年”〔”〕的论断是丝毫不为过分的。他的诗作的主体思想内容丰富
而鲜明、辽远而深刻,冲破了元代诗坛中存在着的粗俗生硬之风的
框架,发“幽忧愤闷悲哀痛苦之情川’“,“一篇之作,一语之出,皆
所以寓夫忧国爱君之心,阂乱思治之意川川。他的诗歌作品所呈
示出的真实的感情状态和精神世界,是对元末明初诗坛的有机丰
富和提升。
第一节回回世家的骄子
元元统三年年,丁鹤年诞生于武昌县。这是一片历史
悠久的土地,公元年孙权曾迁都于此,直至年还都建业。
年一年孙皓又建都于此。先后为武昌郡、江夏郡治所两
晋、南朝时为武昌郡治所,南宋为寿昌军治所。
丁鹤年生当元朝统治的衰败与人民反抗斗争的兴起的重要历
史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一对外战争连年不断。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年,追
灭南宋卫王于崖山、完成全国统一后,元廷即对邻近各国发动了一
系列战争。至元十八年年,分兵两路进攻日本,在日本鹰
岛遇咫风,将卒溺死者甚众,又遭日军掩杀,几全军覆没。至元十
九年年,元军唆都部从广州渡海攻占城,连战经年。至元
二十一年至二十二年年一年,忽必烈之子、镇南王脱
欢发兵侵安南今越南北部,命唆都率部从占城北上助战,企图
形成南北夹攻之势。五月,因暑雨不止,瘟疫流行,被迫退师。至
元二十年年、二十三年年元廷两次发兵出侵缅国
· ·
第一章丁鹤年及其生活的时代
今缅甸,二十四年年,进至蒲甘,迫缅国定岁贡方物后
退回。同年再侵安南,次年因粮尽师老而北还。至元二十九年
年十二月,元军从泉州出航外侵爪哇今印尼爪哇岛。
爪哇统治者降元,并求元军助讨其敌国葛郎,败葛郎王后爪哇统治
者复举兵抗元,元军力竭而退。元廷的外侵都遭到失败,不仅给邻
国造成破坏,带来痛苦,而且对本国人民也是极大的灾难,因而受
到人民的坚决反对和抵制。
二人民反抗斗争纷起。北方政局稳定后,忽必烈决定采用
南宋降将刘整建议,先拔襄阳,浮汉水人长江,进取南宋。至至元
十三年正月宋幼帝上表降元而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