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道路桥梁毕业设计
湖南工程学院2014届毕业设计(论文)
第一章设计说明
概述
湘潭至湘乡二级公路工程建设的意义
湘潭至湘乡公路是我省"十一五"国省干线公路规划建设项目,现有公路技术等级偏低,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量和快速发展的区域经济的需要。湘潭至湘乡公路自西向
东横穿湘潭县及湘乡市,东接国道G107,西连国道G320,是连通湘潭市农业生产腹地
的一条农村经济线;也是连接两县市旅游资源的一条纽带,对区域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
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湘潭至湘乡公路改建之后,将加大区域内旅游资源开发力度,
完善区域公路网络,将周边地区各个景点结成一个旅游网,为湘潭旅游资源开发创造良
好的基本条件,为区域经济增长增加了新的亮点。改善两地居民困扰已久的交通状况,
同时带动两地之间的经济与文化交流,从而实现人民增收致富,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生活质量,推进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沿线自然环境
湘潭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下游西岸,处于长江中游平原与江南丘陵的交错
地带,西靠雪峰古陆北东缘,东滨湘江,涟、涓两水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其境,地貌轮廓
为西北、西南、东南三面山,中部和东北部低,向东北湘江开口的倾斜盆地。最高为西
南的昌山,,最低为湘江沿岸原九华乡的万家塘,,相对
,%,造成平原、岗地、丘陵、山地四种地貌俱备,其
中以平原、岗地为主。
湘乡地属华南湘赣丘陵区,处于湘中丘陵向湘江河谷平原的过渡带,为雪峰山东北
余脉和越城岭北端余脉所夹持,西部和南部较高峻,东部和北部较平缓,最高点是褒忠
山的三尖峰(又名白沙井山),海拔807米,最低处于涟水境内的新研文佳滩附近,海拔
41米,地势比降从西向东为19‰。造成平原、岗地、丘陵、山地四种地貌俱备,其中
以平原、岗地为主。
主要设计指标和工程技术标准
(1)湘潭至湘乡二级公路全线采用双向两车道二级公路标准。
(2)公路等级:二级公路。
(3)设计速度:60km/h。
湘潭至湘乡二级公路改建综合设计
(K27+000-K28+300) 1
湖南工程学院2014届毕业设计(论文)
(4)最大纵坡:%。
(5)平曲线半径:887m。
(6)路基宽度为:10m。
(7)两侧行车道宽:。
(8)两侧硬路肩宽:。
(9)土路肩宽:。
(10)路线设计起始点及设计高程:
起点桩号:k27+000 设计高程:
终点桩号:k28+300 设计高程:
(11)本路段所经区域为农田耕作区和丘陵区,全挖式,全填式,半挖半填式三种典型的路基都有。
湘潭至湘乡二级公路改建综合设计
(K27+000-K28+300) 2
湖南工程学院2014届毕业设计(论文)
第二章路线设计
平面线形设计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是根据汽车行驶的力学性质和行驶轨迹要求,合理的确定平面线形三要素的几何参数,保持线形的连续性和均衡性,并注意使线形与地形、地物、环境和景观等协调。根据已有的设计资料,得到平面线形数据。
纵断面设计
根据已有的设计资料,完成进行平面线形设计。在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一条是地面线,它是根据中线上各桩点的地面高程而点绘的一条不规则的折线,反映了沿着中线地面的起伏变化情况;另一条是设计线,它是经过技术上、经济上以及美学上等多方面比较后定出的由直坡线和竖曲线组成的一条具有规则变化的几何线,反映了道路起伏变化情况。
纵坡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纵坡设计前,应先根据中桩和水准记录点,绘出路线纵断面图的地面线绘出平面直线,曲线示意图,写出每个中桩的桩号和地面标高以及土壤地质说明资料,并熟悉和掌握全线有关勘测设计资料,领会设计意图和要求。
纵面控制点主要有路线起终点,重要特殊涵洞,路线交叉点,地质不良地段的最小填土和最大控梁标高,沿溪河线的控制标高,重要城镇通过位置的标高及受其它因素限制路线中须通过的控制点、标高等。
试坡主要是在已标出“控制点”的纵断面图上,根据技术和标准,选线意图,考虑各经济点和控制点的要求以及地形变化情况,初步定出纵坡设计线的工作。试坡的要点,可归纳为“前面照顾,以点定线,反复比较,以线交点”几句话。
前后照顾就是说要前后坡段统盘考虑,不能只局限于某一段坡段上。以点定线就是按照纵面技术标准的要求,满足“控制点”,参考“经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