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1.5剪力墙结构抗震构造.doc

格式:doc   大小:260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5剪力墙结构抗震构造.doc

上传人:neryka98 2017/8/18 文件大小:26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5剪力墙结构抗震构造.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项目1 建筑抗震设计与构造识图
单元9 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本章学****目标:
掌握剪力墙结构的有关抗震构造措施及图示方法;
了解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主要构造特点;
能够正确领会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学会查阅相关标准图集。
剪力墙的抗震构造措施
一、剪力墙的厚度
抗震墙厚度的要求,主要是为了使墙体有足够的稳定性。试验研究表明,有约束边缘构件的矩形截面抗震墙与无约束边缘构件的矩形截面抗震墙相比,极限承载力约提高40%,极限层间位移角约增加一倍,对地震能量的消耗能力增大20%左右,且有利于墙板的稳定。对一、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当无端柱或翼墙时,墙厚需适当增加。
《抗震规范》规定:抗震墙的厚度一、二级不应小于16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0,三、四级不应小于14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5。底部加强部位的墙厚,一、二级不宜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的1/16;无端柱或翼墙时不应小于层高的1/12。
二、剪力墙的分布钢筋
抗震墙分布钢筋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抗剪、抗弯、减少收缩裂缝(由于泵送混凝土组分中的粗骨料减少等,使混凝土的收缩量增大,应控制因温度和收缩等产生的裂缝)等。试验研究还表明,若分布筋过少,抗震墙会由于纵向钢筋拉断而破坏,需要给出抗震墙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具体规定为:

抗震墙厚度大于140mm时,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应双排布置;双排分布钢筋间拉筋的间距不应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在底部加强部位,边缘构件以外的拉筋间距应适当加密。
、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置
(1)一、二、%, %;钢筋间距不应大于300mm,直径不应小于8mm。
(2)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3)抗震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宜大于墙厚的1/10。
三、剪力墙的轴压比限值
随着建筑结构高度的增加,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轴压比也随之增加,统计表明,实际工程中抗震墙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压比已超过

影响压弯构件的延性或屈服后变形能力的因素有: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等级、纵向配筋、轴压比、箍筋量等,其主要因素是轴压比和配箍特征值。抗震墙墙肢的试验研究也表明,轴压比超过一定值,很难成为延性抗震墙。
《抗震规范》规定的轴压比限值,9度一级墙最严,;8度一级墙次之,;。当抗震墙的墙肢长度小于墙厚的3倍时,应按柱的要求进行设计,箍筋应沿全高加密。
四、剪力墙的边缘构件

《抗震规范》规定抗震墙墙股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构件。抗震墙
的边缘构件分为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两类。约束边缘构件是指用箍筋约束的暗柱、端柱和翼墙,其混凝土用箍筋约束,有较大的变形能力;构造边缘构件的混凝土约束较差。

(1)抗震墙结构,一级、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但墙肢底截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压比小于规范的规定值时可设置成构造边缘构件。
(2)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一级、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