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一线员工培训方案 】是由【大笑大甜】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一线员工培训方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目录
生产员工培训方案2
一、培训目的2
二、培训内容2
三、培训反响与核查3
四、培训收效的评估4
机加人员培训方法5
一、车工培训内容5
二、钳工培训内容5
三、铣工培训内容6
培训操作评分标准6
培训等级确立7
生产一线员工技术判断管理方法9
1、目的9
2、适用范围9
3、相关部门职责9
4、技术等级设定9
5、初次技术判断申报条件10
6、技术判断项目及方法11
7、技术等级判断流程12
8、相关要求12
9、附则12
生产员工培训方案
一、培训目的
让员工认识企业发展方向,企业规章制度,组织构造,使一线员工既能知道企业发展意向,同时也清楚自己工作环境。
让各岗位一线员工在熟悉自己岗位职责,岗位工作流程以外,不
断提升岗位技术,对于换岗的员工进行新岗位的技术培训;对于一部分要求进步的员工,除了不断提升技术外,还需做综合素质培
训以提升自己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以提升自己工作的高度,满足企业发展后备梯队的需要。
进行产质量量的培训,有效降低成本,提升产品合格率,加强员工产质量量意识。
二、培训内容
1、岗前培训:
1)培训对象:针对新进厂员工
2)培训方式内容:
介绍企业大要、企业文化、企业的组织构造;
工作性质、安全知识;
企业相关各项厂纪厂规,薪水及劳保福利情况;
目的是让新员工赶忙对新环境的适应,此项内容由人力资源部、
行政部、质管部进行培训;其次,指定新员工工作部门的领导或班组
带领新员工进入工作现场,培训一线所有岗位的工作流程,认识设备
名称,尔后针对新员工今后所在岗位的工作内容、岗位责任制,岗
位操作程序和对岗位安全教育进行详细培训。
3)培训时间:员工入职一个月内
:
1)培训对象:一线岗位的老员工及转岗员工
2)培训方式内容:利用生产现场,让部门负责人及班组负责人,经过
案例解析法、讲解法,演示法、谈论法,比方:互相沟通工作中存在
的问题,用质量不合格产品作案例,解析原因,加强岗位员工工艺技术
提升,让设备维修部门人员对岗位操作设备的员工进行设备构造机
构及保护的培训,针对机加岗位会因马虎马虎造成工伤事故而做岗
位安全防范培训。
3)培训时间:转岗的上新岗位前,在岗的以班组为单位每个月一次。
1)培训对象:电焊等技术性强的特别工种
2)培训方式:与市内相关劳动部门及操作证培训机构联系,参加相
关培训用判断;
3)培训时间:按通知规定,同时平常以沟通及现场会为主。
三、培训反响与核查
无论以何种方式举行的培训,都要填制员工培训表格,各部门环环相扣,层层确认。培训工作需要连续进行。
培训推行过程应认真严格,保证质量,所有培训资料注意保存,
并注意在推行过程中不断更正,完满;随时依照企业发展需要改进.
企业可编制岗位操作规程指导书之类的教材,培训后以书面考试方式对培训结果做汇总。
培训的过程就是为了让员工在进入工作状态前对企业的工作、生活环境、企业使命、企业中远期目标及企业精神的精华部分有一个比较详细理解,让员工在进入工作岗位前找到要将自己的事业交给企业的原因,自然员工的流失率也就降下来。
四、培训收效的评估
培训结束一个月内,员工个人撰写《培训自评报告》提交部门领导审批,由部门收集整理并汇总核查结果,交人力资源部存档,后由企业人力资源部经过与培训对象的直接上级进行沟通对培训收效进行追踪检查。
机加人员培训方法
一、车工培训内容
认识一般车床的型号、功用、组成、切削运动、传动系统及调整方法。
认识常用车刀、量具、主要附件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认识零件加工精度、切削用量与加工经济性的互相关系。
掌握车工的基本操作技术,能独立地加工一般轴类零件
能拟定一般轴类零件的车削工艺,会选择相应的工、夹、量具。
合实质零件,按图纸要求选择加工方法、步骤、采用刀具。使用
量具进行正确的测量,:车外圆、台阶、端面、切断、切槽。
车床的基本构造、基本操作与保养、安全
切削基本知识
孔加工
车锥度
螺蚊加工
滚花
典型工件的加工
二、钳工培训内容
掌握钳工的各种基本操作,依照零件图能独立加工简单的零件。
初步建立机器生产工艺过程的看法,从读图、零件加工到机器装置、调试,有较完满的认识。
熟悉并能独立地采用画线、锯割、锉削、钻孔等加工的工具、量具、夹具和其他附件。
锯削所用的工具、锯条的选择与安装,起锯和锯割方法。
锉削应用范围和锉刀的采用、锉削的正确操作,粗锉法和推锉法.
介绍錾削、刮削的加工特点、应用范围及所用工具。
介绍钻床及构造特点、钻头与工件的夹装与拆卸、主轴转数的调整。
讲解攻螺纹与套螺纹的工艺特点和所用工具,介绍工件抛光基本操作。
讲解装置工作的作用、.
三、铣工培训内容
认识铣削加工方法、所用的刀具、加工精度和粗糙度范围。
认识铣床常用附件——分度头、转台、立铣头的功用.
认识常用齿形加工方法,铣齿、滚齿、插齿的加工特点,切削运动及齿轮加工机床的构造。
练面。
结合工厂产品或实习工件做沟槽铣削加工练习。
利用分度头做多面体或齿轮简单分度铣削加工练习。
培训操作评分标准
钳工操作
项
内容
得分
评分规定
目
形
平直度
0。10
各项吻合要求满分
位
0。10
40分
公
平行度
平直度
平行度垂直度
扣分
差
0。20
0。25
-5
垂直度0。15
0。30
0。35
-
10
依次类推
尺
1.
工件主要尺寸在公差内,满分
寸
20分
工件尺寸吻合图纸要求
2.
公
10分
差
粗
1.
各表面吻合要求,满分
糙
粗糙度达要求
15分
2.
每一表面不合格扣
5分
度
1、正确使用钳工设备和工量
1.
其中一条较差扣5分,两条较差
操
具
扣10分,依次类推
作
2、操作步骤和姿势
2.
小事故扣10分
正
3、做好干净工作,工量具保
25分
3.
大事故扣25分
确
管
性4、遵守钳工实习安全守则5、操作熟练程度
车工操作
项
内容
得分
评分规定
目
尺
1.
工件主要尺寸在公差内,满
寸
工件尺寸吻合图纸要求
60分
分
公
2.
每超差0。05扣5分超差0。
差
10扣10分
粗
1.
各表面吻合要求,满分
糙
粗糙度达要求
15分
2.
每一表面不合格扣
5分
度
1、正确使用机床、工量具
5分
1.
其中一条较差扣5
分,两条
较差扣10分,依次类推
操
2、操作步骤和姿势正确
5分
2.
小事故扣10分
3.
大事故扣25分
作
正3、做好设备干净工作,工量具保存5分
确
性4、遵守车工实习安全守则5分
5、操作熟练程度5分
培训等级确立
级别实习一级实习二级实习三级
薪水额度
1400
1200
1000
注:核查评分连续二个月高出90分者可由三级晋升至二级,再连续
二个月高出95分者可由二级晋升至一级.
定级标准
实习机加人员完成培训后当年定级为实习一级的,可以正式按岗位定
级,定级条件以下:
%;
加工合格率达到90%;
入厂至核查期内无劣迹。
核查指标以下:
定级条件
指标
得分
指标
得分
指标
得分
指标
得分
平均工作
90%
25
95-100%
30
100-120%35
120%40
量核查
以上
加工合格
90%
25
90-95%
30
95-98%
35
98%以
40
率
上
有无劣迹
无
20
无
20
无
20
无
20
生产一线员工技术判断管理方法
1、目的
为合理拟定与规范为规范生产一线技术工人技术等级,明确生产一线员工职等职级,促进技术工人提升技术水平,更好的完成生产任务和实现自己价值,特拟定本管理方法。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生产一线员工的技术等级判断。
3、相关部门职责
3。1人力资源部负责等级判断的受理及组织工作;
、各生产分厂负责理论核查试题库的建立、确立实质操作的核查项目
及考察方法,并参加核查评分工作;
3。3质管部、各分厂、人力资源部参加评分标准的拟定及核查评分工作;
3。4设备科供应设备协助.
4、技术等级设定
4。1技术等级从低到高依次设定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五
个职等,每个职均分为1、2、3三个职级,1级最高,3级最低,分别对应15个技术
等级。
,是员工薪水收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等级、
对应系数、定(晋)级时间间隔标准以下:
技术等级
对应技术等级
对应保底系数
级差
每级晋升
职等
职级
时间间隔
高级
1
15
3000
2
14
2700
300
五年
技师
3
13
2400
1
12
2200
技师
2
11
2000
200
三年
3
10
1800
1
9
1700
高级工
2
8
1500
200
二年
3
7
1300
1
6
1200
中级工
2
5
1050
150
二年
3
4
900
1
3
800
初级工
2
2
700
100
一年
3
1
600
注:表中所列定(晋)级时间间隔标准:如某员工从1级向2级晋升最少需间隔一年。
5、初次技术判断申报条件
对于不同样技术等级的员工,在初次鉴准时只要吻合条件之一即可申报。
5。1初级工
5。
机械或相关专业中专(含技校、职高)以上学历.
5。1。2在本企业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个月以上。
5。2
中级工
5。2。1机械或相关专业中专(含技校、职高)以上学历,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1年以
上。
。2在本企业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3年以上.
5。
获取本职业中级资格证书。
5。3高级工
在本企业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5年以上。
。2获取本职业高级资格证书.
5。4技师
5。
获取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5年以上。
在本企业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8年以上。
5。
获取本职业技师资格证书。
5。5。1获取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3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