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钣金展开计算资料.docx

格式:docx   大小:456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钣金展开计算资料.docx

上传人:zhuwo11 2022/10/15 文件大小:4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钣金展开计算资料.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钣金展开计算资料 】是由【zhuwo1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钣金展开计算资料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钣金展开计算资料
憑捻厚
弧空鞫外刪W氏為L-忻■嗽冬樫舛R・皱幺賈乌丁,中礼血班内側邊%X:在辔诵之從蜀腮的胆戚:真屮柑刮启練柏郎他(旳風再逐粘坯血,昌们离矍阳逼氏〉處建旧丽心r申2优紅仍-令
haos?
磚駅]ittei甞門tr酌爭旣瓷戎乩肚:f=2乂圧冥Lr+wf匹「X—
260
Ht:
it:制圃来「一3”14注刃-
Y:^M^.t■=
NT:B:忙而僅毀・
一、钣金的计算方法概论
钣金零件的工程师和钣金材料的销售商为保证最终折弯成型后零件所期望的尺寸,会利用各种不同的算法来计算展开状态下备料的实际长度。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简单的“掐指规则”,即基于各自经验的算法。通常这些规则要考虑到材料的类型与厚度,折弯的半径和角度,机床的类型和步进速度等等。
总结起来,如今被广泛采纳的较为流行的钣金折弯算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折弯补偿的算法,另一种是基于折弯扣除的算法。
为了更好地理解在钣金设计的计算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先了解以下几点:
1、折弯补偿和折弯扣除两种算法的定义,它们各自与实际钣金几何体的对应关系
2、折弯扣除如何与折弯补偿相对应,采用折弯扣除算法的用户如何方便地将其数据转换到折弯补偿算法
3、K因子的定义,实际中如何利用K因子,包括用于不同材料类型时K因子值的适用范围
二、折弯补偿法
为更好地理解折弯补偿,请参照图1中表示的是在一个钣金零件中的单一折弯。图2是该零件的展开状态。
折弯补偿算法将零件的展开长度(LT)描述为零件展平后每段长度的和再加上展平的折弯区域的长度。展平的折弯区域的长度则被表示为“折弯补偿”值(BA)。因此整个零件的长度就表示为方程(1):
LT=D1+D2+BA(1)
折弯区域(图中表示为淡黄色的区域)就是理论上在折弯过程中发生变形的区域。简而言之,为确定展开零件的几何尺寸,让我们按以下步骤思考:
1、将折弯区域从折弯零件上切割出来
2、将剩余两段平坦部分平铺到一个桌子上
3、计算出折弯区域在其展平后的长度
4、将展平后的弯曲区域粘接到两段平坦部分之间,结果就是我们需要的展开后的零件
五、K-因子法
K-因子是描述钣金折弯在广泛的几何形状参数情形下如何弯曲/展开的一个独立值。也是一个用于计算在各种材料厚度、折弯半径/折弯角度等广泛情形下的弯曲补偿(BA)的一个独立值。图4和图5将用于帮助我们了解K-因子的详细定义。
图4
=4
我们可以肯定在钣金零件的材料厚度中存在着一个中性层或轴,钣金件位于弯曲区域中的中性层中的钣金材料既不伸展也不压缩,也就是在折弯区域中唯一不变形的地方。在图4和图5中表示为粉红区域和蓝色区域的交界部分。在折弯过程中,粉红区域会被压缩,而蓝色区域则会延伸。如果中性钣金层不变形,那么处于折弯区域的中性层圆弧的长度在其弯曲和展平状态下都是相同的。所以,BA(折弯补偿)就应该等于钣金件的弯曲区域中中性层的圆弧的长度。该圆弧在图4中表示为绿色。钣金中性层的位置取决于特定材料的属性如延展性等。假设中性钣金层离表面的距离为“t”卩从钣金零件表面往厚度方向进入钣金材料的深度为t。因此,中性钣金层圆弧的半径可以表示为;R+t)•利用这个表达式和折弯角度,中性层圆弧的长度(BA)就可以表示为:
BA=Pi**(R+T)A/180
为简化表示钣金中性层的定义,同时考虑适用于所有材料厚度,引入k-因子的概念。具体定义是:
K-因子就是钣金的中性层位置厚度与钣金零件材料整体厚度的比值,即:
K=t/T
因此,K的值总是会在0和1之间。一个k-%处,,则意味着中性层即位于整个厚度50%的地方,以此类推。综合以上两个方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的方程(8):
BA=Pi(R+K*T)A/180(8)
其中几个值如A、R和T都是由实际的几何形状确定的。所以回到原来的问题,K-因子到底从何而来?同样,回答还是那几个老的来源,即钣金材料供应商、试验数据、经验、手册等。但是,在有些情况下,给定的值可能不是明显的K,也可能不完全表达为方程(8)的形式,但无论如何,即使表达形式不完全一样,我们也总是能据此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例如,如果在某些手册或文献中描述中性轴(层)为'”的地方,显然这就可以理解为
,即K=。这样如果将K的值代入方程(8)后则可以得到以下算式:
BA=A(+)如果用另一种方法改造一下方程(8),把其中的常量计算出结果,同时保留住所有的变量,则可得到:
BA=A(+*T)
比较一下以上的两个方程,我们很容易得到:=,实际上也很容易计算出K=。
仔细地研究后得知,在SolidWorks系统中还提供了以下几类特定材料在折弯角为90度时的折弯补偿算法,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软黄铜或软铜材料:BA=(*T)+(*R)
半硬铜或黄铜、软钢和铝等材料:BA=(*T)+(*R)青铜、硬铜、冷轧钢和弹簧钢等材料:BA=(*T)+(*R)实际上如果我们简化一下方程(7),将折弯角设为90度,常量计算出来,那么方程就可变换为:
BA=(*K*T)+(*R)
所以,对软黄铜或软铜材料,=,K==。同样的方法很容易计算出书中列举的几类材料的k-因子值:
软黄铜或软铜材料:K=
半硬铜或黄铜、软钢和铝等材料:K=
青铜、硬铜、冷轧钢和弹簧钢等材料:K=
前面已经讨论过,有多种获取K-因子的来源如飯金材料供应商,试验数据,经验和手册等。如果我们要用K-因子的方法建立我们的飯金模型,我们就必须找到满足工程需求的K-因子值的正确来源,从而得到完全满足所期望精度的物理零件结果。
在一些情况下,因为要适应可能很广泛的折弯情形,仅靠输入单一的数字即使用单一的K-因子方法可能无法得到足够准确的结果。这种情况下,为了获得更为准确的结果,应该对整个零件的单个折弯直接使用BA值,或者使用折弯表描述整个范围内不同的A、R、T的所对应的不同BA、BD或K-因子值等。
注:
*TAN:为正切三角函数的简化表示
**Pi:为圆周率常数(…)
統一展開計算方法,做到展開的快速准確.
1適用範圍
鈑金沖壓
2展開計算原理
板料在彎曲過程中外層受到拉應力,內層受到壓應力,從拉到壓之間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壓力的過渡層一中性層,中性層在彎曲過程中的長度和彎曲前一樣,保持不變,所以中性層是計算彎曲件展開長度的基准•中性層位置與變形程度有關,當彎曲半徑較大,折彎角度較小時,變形程度較小,中性層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處,當彎曲半徑變小,折彎角度增大時,變形程度隨之增大,中性層位置逐漸向彎曲中心的內側移動•中性層到板料內側的距離用入表示.
3計算方法
展開的基本公式:
展開長度二料內+料內+補償量
=0,折彎角0=90°(T<,)
L=(A—T)+(B—T)+K
二A+B-2T+
上式中取:入=T/4
K二入*/2
=T/4*n/2
=
=0,0=90°
)
L=(A-T)+(B-T)+K
二A+B-2T+
上式中取:入=T/3
K二入*n/2
=T/3*n/2
T<
yre蛙唐
0
E-
=

e=90°
L=(A-T-R)+(B-T-R)+(R+入)*n/2當R25T時 入=T/2
1TWR<5T 入=T/3
0<R
<T 入=T/4
(實際展開時除使用尺寸計算方法
外,也可在確定中性層位置後,)
R=0eH90°
入=T/3
L=[A-T*tan(a/2)]+[B
-T*tan(a/2)]+T/3*a
(a單位為rad,以下相同)
RHOeH90°
L=[A-(T+R)*tan(a/2)]+[B
-(T+R)*tan(a/2)]+(R+入)*a
當R25T時 入=T/2
1TWR<5T 入=T/3
0<R<T 入=T/4
Z折1.
計算方法請示上級,以下幾點原則僅供參考:
當C25時,一般分兩次成型,按兩個90°折彎計算.(要考慮到折彎沖子的強度)
L二A-T+C+B+2K
當3T<C<5時〈一次成型〉:
L二A-T+C+B+K
當CW3T時〈一次成型〉:
L二A—T+C+B+K/2
Z折2.
CW3T時〈一次成型〉:
L二A-T+C+B+D+K

抽芽孔尺寸計算原理為體積不變原理,即抽孔前后材料體積不變;ABCD四邊形面積=GFEA所圍成的面積.
一般抽孔高度不深取H=3P(P為螺紋距離),R=EF見圖
•/T*AB=(H-EF)*EF+n*(EF)2/4
・•・AB={H*EF+(n/4-1)*EF2}/T
・•・預沖孔孔徑二D-2AB
,取EF=60%T.
在料厚T<,EF的取值請示上級.

方形抽孔,當抽孔咼度較咼時(H>Hmax),直邊部展開與彎曲一致,圓角處展開按保留抽高為H=Hmax的大小套彎曲公式展開,連接處用45度線及圓角均勻過渡,當抽孔高度不高時(HWHmax)直邊部展開與彎曲一致,圓角處展開保留與直邊一樣的偏移值.
以下Hmax取值原則供參考.
當R24MM時:
材料厚度T=~=4T
材料厚度T=~=5T
材料厚度T=~==8T
當R<4MM時,請示上級.
()
原則:直邊部分按彎曲展開,圓角部分按拉伸展開,然后用三點切圓(PA-P-PB)的方式作一段與兩直邊和直徑為D的圓相切的圓弧.
,求D值計算公式如下:
D/2二[(r+T/3)2+2(r+T/3)*(h
+T/3)]1/2
PB
(Rd>)
原則:直邊部分按彎曲展開,圓角部分按拉伸展開,然后用三點切圓(PA-P-PB)的方式作一段與兩直邊和直徑為D的圓相切的圓弧.
當Rd>:
l按相應折彎公式計算.
D/2二{(r+T/3)2
+2(r+T/3)*(h+T/3)
-*(Rd-2T/3)*[(r+T/3)
+*(Rd-2T/3)]}1/2

圖(a):展開長度
L二A+B-
圖(b):壓線位置尺寸A-
圖(c):90°折彎處尺寸為A+
圖(d):捲圓壓平後的產品形狀
却〔h;
宣Si